“如果輸掉這場戰爭,也將輸掉人民。所有的軍事、交通、新聞、工業和後勤設施及領土內一切建設,只要可能為敵人利用,應一概銷燬。……在德國連一個麥稈都不會留下敵人,沒有一張德國人的嘴會為敵人提供資訊,沒有一隻德國人的手會為敵人提供幫助。敵人會發現任何一座橋樑,哪怕是僅能供行人步行透過的小橋都被炸燬;所有道路都被堵塞——什麼都不會留下,迎接他們的只有死亡、毀滅和仇恨……如果在戰爭中失勢,這個民族也將不復存在,根本無需考慮倖存下來的人需要什麼基本的生活物品。正相反,我們最好把這些生活所需物品都統統銷燬。因為這個民族已經表現出自己是個弱者,而未來只屬於東方強大的民族。無論在什麼情況下,戰後仍活著的人都是劣等人,優秀的人都犧牲在了戰場上。”
西元1946年6月20日阿道夫?希特勒
對於德國而言,1946年,戰爭的形式發生了變化,5月29日德意志帝國開始淪陷了。
基爾,對於德國,甚至世界而言,幾乎所有人都曾聽說過這個地名,這裡是德國海軍的基地,德意志帝國的潛艇從這裡出港,在整個大西洋上揮散著死神,而此時,這裡卻正遭受著前所未有的危機。
在南北運何停止進攻腳步的中俄聯軍,在新年的鐘聲敲響之後,正在向著基爾逼近,他們將徹底的消滅德**隊在北部的軍事力量存在,為了阻擋中國人的進攻,年邁的、年少的平民百姓拿起了武器,基爾的帝國水兵們拿起了武器。
但對於缺少武器,尤其是坦克和空中力量支援掩護的德國士兵而言,勇敢和忠誠以及意志並不彌補武器上的差距,在意志比拼之後等待他們的仍然只是失敗。
透過黑暗和濃霧,從巴特薩克撤出士兵的看到了在曠野上大批大批走著的人。起初他們還以為那些和他們一樣的軍隊,但是近了他們才發現這些人都是平民,他們都在趁著夜色和濃霧要從中俄軍的進攻中逃脫出來。
離開!
離開或許是並不情願的。
為了躲避中俄聯軍足以荑為平地的炮火,同樣也是為了執行來自柏林的“焦土命令”,每當中俄聯軍的炮火襲擊德軍前沿時,在後方,數以百萬的德國人便開始逃亡了,對於東普魯士和波蘭農場上的德國人而言,他們無疑是幸運,他們在夏秋離開了曾經生活的地方。
但是對於北部的德國人而言,逃亡從一開始就是一場惡夢,冬天的到來到處都是漫天飛舞的大雪,溫度甚至達到了零下二十度,倉皇出逃的人們根本沒有足夠的禦寒服裝,也沒有遮風擋雪的車輛,這場主動或被動的逃亡從一開始就是一場惡夢。
幾十萬德國老百姓,捨棄了他們的農莊,趕著大車,在同一條路上逃難。兒童、老人和病號或騎馬或坐牛車。身強力壯的跟著車步行,頭上套著一條裝土豆用的麻袋,上面開著兩個洞,可以看見外面。大路上,到處是四輪載貨車,雙輪單馬車和雪橇,可以說凡是裝上輪子或冰刀可以走動的東西全用上了。帶篷的車子很少,人們擁擠在潮溼的麥草上,有的身上蒙著被雪打溼了的鴨絨被,想這樣湊合著抵禦寒風和大雪。
一望無際的隊伍冒著越來越大的風雪,緩慢地行進。那些從農場徵調來的年輕工人不時地擾亂隊伍。這些人中有法國人、波蘭人、烏克蘭人。此時,他們也和他們過去的主人一樣,匆匆地逃避中俄聯軍的追趕。人們待他們很好,所以,他們中間的許多人決定把自己的家屬也一齊帶走。
根據柏林的命令,地方官員們下令讓老百姓外逃。以遵從而聞名於世的德國老百姓聞風而動,但衣衫襤褸的他們,卻不得不在逃亡的路上忍飢挨餓的,和齊膝深的大雪搏鬥著。對於這些向著基爾方向逃去的德國人而言,他們將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基爾港內的輪船以及軍艦上,對於他們而言,唯一的希望就是從基爾港乘船離開,以逃向法國,從法國回到了德國,儘管他們不知道前方等待他們是什麼。
“……空襲、火炮憶經毀滅了一切,曾幾何時,毀滅歐洲文明的韃靼惡夢再次降臨歐洲。你和孩子們要絕對避免落入這些野蠻的東方人手中。然而,我非常希望這種危險永不發生,元首希望我們能成功地頂住這次進攻,就象他先前多次做過的那樣。從去年直到現在數百萬人背井離鄉,可以想象得到,他們正處於無法形容的貧困之中,孩子們凍餓而死。我們所能做的,擾是橫下一條心,全力以赴進行鬥爭,以拯救其餘同胞,建立一條新防線。我們會成功的。
完全忠實於你並深愛著你的丈夫伊爾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