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多嘴了,在下願意相信朝廷,可這人心已經散了,那就是無法挽回的局面了,或許在下不該這樣說,還請大人深思。”
錢謙益告辭之後,錢士升還呆呆的坐在廂房,錢謙益的回答直擊他內心最為脆弱的地方,人心已經散了,簡簡單單的幾個字,表現出來徹骨的寒氣,朝廷尚能控制的地方,幾乎就剩下北直隸了,不管是人口還是地盤都不多了,局勢的逐漸惡化,皇上和朝廷沒有能夠盡力去挽救,讓人心已經散了,那還有什麼前途,也難怪錢謙益專門來拜訪,探尋今後的打算。
京城之內發生的事情,錢士升不可能不知道,一邊是餓殍滿地,一邊是公開的倒賣漕糧,不要說老百姓憤怒,就算是朝中稍微有良知的官吏,看見這一幕都是憤怒和絕望的。
皇上沒有出面制止這一切,內閣面對這些事情無動於衷,更加諷刺的是,戶部有大量的東林黨人,這些人助紂為虐,參與了倒賣漕糧的事宜,謀取利益,而朝中東林黨人最大的依靠就是他這個內閣首輔了。
內閣次輔楊嗣昌儘管直接管控戶部,面對這樣的情況也是無能為力。
這一刻,錢士升萌生了退意,他忽然想著辭去內閣首輔的職位,回到家鄉去了。
錢士升是萬曆四十四年的殿試狀元,滿腹的才華文章,可惜他的主要精力,都消耗到官場上面去了,現在已經是六十七歲的年紀,已經是老人了。
管家進入廂房,提醒錢士升吃飯的時候,發現錢士升依舊靜靜的坐在椅子上,彷彿在沉思什麼,管家不敢打擾,默默的退出來了。
離開錢士升府邸,錢謙益回答府邸,瞿式耜正在府邸等候。
瞿式耜是錢謙益的學生,兩人曾經一同被流放到遼東,後來又一同回到了京城。
對於瞿式耜的來訪,錢謙益不是特別的高興,因為瞿式耜的認識在他看來是偏激的,瞿式耜一門心思效忠朝廷,甚至準備跟隨內閣次輔楊嗣昌前往保定府去打擊流寇,表面上錢謙益對瞿式耜的認識表示讚賞,內心裡面是不認同的。
瞿式耜在京城之內呼籲,諸多計程車大夫和權貴都捐獻一定的錢糧,幫助朝廷來打擊流寇,拯救百姓,這讓錢謙益很是無語,就連國丈嘉定伯周奎都參與到倒賣漕糧的事情之中,一心想著斂財,根本不管朝廷的窘境,就不用說其他人的表現了。
錢謙益不贊同瞿式耜的想法,又不好公開表示反對,只能夠是不與其商議任何事情。
偏偏這個時候,瞿式耜還專程來拜訪,還說到了募捐錢糧的事情。
錢謙益給與了瞿式耜正面的回答,他還是那句話,事情到了如今的境地,京城內人心已經散了,還能夠做出什麼樣的事情來,瞿式耜提出了募捐建議這麼長的時間,是不是收到了什麼錢糧,是不是真正幫助了朝廷。
儘管錢謙益沒有明確表態,瞿式耜已經從其回答之中明白了真實的意思。
瞿式耜很快告辭離開了,這一次他是真的離開了,再也不會來拜訪老師了。
第八百五十二章山傾
從京城離開,前往河間府,沿路看到的情形,讓楊嗣昌本來還抱有的希望越來越渺茫。
一路上見到的不是屍首就是行屍走肉。
京城到河間府城的距離不長也不短,楊嗣昌沒有遇見任何一件值得開心的事情。
整個村鎮都看不見一個活人,以往傳聞囂張的土匪,也沒有遇見,就算是出來幾個打劫的,風都能夠吹倒的樣子,楊嗣昌身邊的親兵三下五除二就能夠解決。
這絕不是好事情,更加讓楊嗣昌心寒的是,沿路看見喘氣的百姓,看向他們的眼神都是麻木和仇恨的,這意味著什麼,他非常清楚。
正月十五,楊嗣昌趕到了河間府城。
元宵節是傳統節日,全家聚在一起吃元宵,象徵團團圓圓,可是進入到府城,楊嗣昌絲毫感受不到佳節的氣氛,整個府城死氣沉沉,好像失去了活氣。
楊嗣昌的心情降到了冰點,他內心的希望逐漸的失去。
見到大軍的時候,楊嗣昌倒吸一口涼氣。
軍士的臉色同樣是麻木的,甚至能夠看見菜色。
仔細詢問之下,楊嗣昌才知道軍隊的糧草明顯不足。
大怒之下的楊嗣昌,開始詢問各級軍官,儘管說京城存在倒賣漕糧的事宜,可是軍隊的糧食是完全保證的,而且漕糧運抵碼頭之後,軍隊需要的糧食迅速運走,這是楊嗣昌安排兵部的官吏親自到碼頭去辦理的。
得到的答案讓楊嗣昌痛苦不堪,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