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雄才大略的趙匡胤甚至連北漢國都沒來得及蕩平,就一命嗚呼了。繼任者宋太宗雖然接著其兄長的接力棒滅了北宋,但是接著卻在和北遼的作戰中節節敗退,結果是再也不敢對遼國用兵,從此以後大宋國就一直處於防禦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中,大宋的武將的地位是慢慢的被士大夫們超越,在那些弄文吟詞計程車大夫眼中武將是一群沒有腦袋的莽夫,根本就不值得皇上重視的,而無論是大遼還是西夏甚至說近些年崛起的金國都是些蠻夷之邦,他們之所以犯邊那就是為了大宋國的財寶和絲綢布帛,所以文臣們歷來是主張議和,甚至私下裡認為給予那些野蠻國家一些歲幣和貢銀的話。要不養兵的費用還要節省。實際上一旦出現了這種論斷的話大宋朝真的就已經是病入膏肓了。
大宋朝的武將們縱有天大的報國之志。卻不受重用,所以這也是大宋兵弱的原因之一。
趙明自然早就領悟了這一點,所以他今天才可能將宋太祖的靈位重新置回了始祖的位置,趙明知道這絕對不是一個擺設的問題,而是路線問題。自己必須走以武興國之路。“太平興國”只能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