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情肯定不會這樣簡單的,李東陽絕不會空穴來風!
他命人將李東陽押下去,嚴加看管,可心情卻依舊很糟糕。
他心裡固然已經恨透了李東陽,此人到了現在,還是冥頑不寧,可是……另一方面,葉春秋還要留著他,以作有備無患。
等這李東陽走了,葉春秋便伏案疾書,他總計修了兩封書信,一封是給朱厚照的密奏,暗示可能發生的危險。
這種事,他不能明說,因為完全沒有證據,總不能說自己竟是聽信了逆賊李東陽的話,只是說,得到了一些風言風語,還請陛下注意。
而另一方面,則是修書給劉瑾,讓劉瑾立即調動所有的力量,暗中摸排,萬萬不可大意。
兩封書信送了去後,心緒緊繃的葉春秋才鬆出口氣。
而今,他已經成了藩臣,許多事已經不好出面了。
而眼下,整個青龍卻是百廢待舉,一分一毫都疏忽不得,至少眼下,鐵路的事,已經迫在眉睫了。
因為巨大的利好,還有對鐵路的許多優惠措施出臺,而今不少商行已經開始先行墊付資金,打算修建支線鐵路了。
若是現在葉春秋所修的主幹線,是大動脈的話,那麼這些支線,則是隨著幹線延伸至大漠深處的方方面面,形成一條條血管。
為了防止浪費,招商局專門對鐵路進行了規劃,再將這些鐵路的支線,吸引商行們去建造,也正因為如此,無數的銀子,便蜂擁的進入了鐵路建造業,一時之間,給整個關外,帶來了蓬勃的生機。
這些年來,整個青龍,已經積攢了巨大的財富,這財富無時無刻不在流動,而如今,無數的商行終於掏出了自己的老本,在未來的前景看好之下,大量的勞力,開始瘋狂的僱傭起來,為了吸引漢人出關,充作勞力,幾乎用盡了一切的方法。
而另一方面,各行各業,也都帶動了起來,無數的鋼鐵作坊拔地而起,原先的幾百家作坊,已經無法承受這巨大的需求市場了,超級大的商行,開始修鐵路,而尋常的大商賈,開始投資工商,中小商賈們,也興奮起來。
這是一個遍地黃金的時代,因為需求過於旺盛,這種巨大的需求,使各業都蓬勃發展。
滾雪球一般,尤其是鋼產量,至少招商局那兒的預期之中,到了今年,鋼鐵的預期產量,將足足翻上一倍。而這……還只是個開始,若是不出意外,明年還能翻番。
葉春秋大抵熟知一些情況,工業革命後的英國,鋼鐵產量大抵和現在的青龍等同,可是到了明年,關外的鋼鐵產量,將是工業革命後英國的四倍。
除此之外,就是煤炭,現在關外急需數之不盡的煤炭,關外已經發現了大量的煤礦,產量本就不低,可是隨著蒸汽時代即將拉開帷幕,原有的產煤區,還只限於在青龍附近,可是漸漸的,許多原本大家不肯關注的一些偏遠煤礦,也開始紛紛開採起來。(未完待續。。)
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開疆拓土
事實證明,鐵路修到哪裡,哪裡就有躍躍欲試的牧場開始興建,有了人氣,市集就必然開始出現,摩拳擦掌的商賈開始瘋狂湧入,至少眼下,沿著現成的主幹線,越來越多的定居點如雨後春筍一般地冒出來。
一條鐵路,似乎在改變著整個魯國的生態。
這種生活天翻地覆的改變,已經不再只是從前那般,市面上多了一些稀罕物那樣簡單了。
幾年之前,對於許多人來說,即便馬車越來越多,質地越來越優良,有馬匹可用,可是百公里的距離,依舊還是有些難以想象的,畢竟這其中的顛簸,這其中所耗費的精力,實在不小。
若說關內的尋常百姓,一般只在自己家為半徑的十里範圍內活動,那麼在關外,互動的主要範圍在五十里之內。可是現在,即便是兩百里,三百里,甚至是五百里,也開始變得不像從前那樣的稀罕了。
這就使得,人的眼界,已經不再是從前那般,各地的人開始出現了交流,從前那些陌生和稀罕的事物,現在也變得稀鬆平常起來。
而今青龍上下,所有人都在催生鐵路,為了募集資金,最原始的股市開始出現,商行得到了鐵路的修建許可,為了分擔風險,也為了募集更多的資金,紛紛開始掛牌。
而小內閣,最新的安置流民法也已經開始實施。大抵就是,給予流民各種獎勵,只要願意肯攜家帶口來,不但設立粥棚保障其最基本的吃喝,甚至給予各種優惠。
這個舉措,顯然是商賈們在背後推波助瀾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