韜服務於武略;如今,我雖然不再擔任副總參謀長之職,但依然戎裝在身,因此還將習武如初,但同時,我會將一部分精力轉而學文,學習文化,學寫散文,學習收藏。在這裡,我還要感謝文化部部長、中國文聯主席孫家正同志,感謝中國作協主席鐵凝同志,他們的簡短序言,正是對我學習文化、學寫散文的鼓勵和鞭策。當然,我還要感謝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和外交部的領導和相關工作人員,他們對本書的寫作給予了細緻的把關與核校。感謝書中提到和沒有提到的所有簽名贈書給我,以及幫助我獲得簽名書的領導、同志和朋友們。沒有他們的幫助,就沒有這本書的誕生。
序 三(3)
由於篇幅所限,我不可能在這本薄薄的小書中全面展示我的收藏,缺憾總有,錯漏難免,留待再版時,我將進一步更新、完善。
2007年12月15日
2007年12月作者與孫家正(左)合影。
共和國元帥的風采
共和國元帥的風采:三位元帥的蓋章書
從1956年穿上軍裝,到今天,我的軍旅生涯已經超過半個世紀。軍人的血液流淌在我的血管裡,我與這支偉大的軍隊結下了不可分割的深厚情緣。
在我的藏書中,軍人的著作,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非常令我驕傲。這類書中,居於金字塔頂尖位置的,是為共和國的誕生立下赫赫功勳的一代元戎的著作。從元帥起,到眾多大將、上將、中將、少將的著作,我都收藏有他們的蓋章或簽名。
這些開國將帥,我大都只是慕其名知其事,但也有一些,曾經因為這樣那樣的因緣,我親身見證了他們工作、生活的片段。每當捧起他們的著作,湧上心頭的,就是綿綿不斷的對於這些偉大軍人的懷念。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我接觸最多的元帥(1)
北京後海附近的衚衕,我已經30多年沒有去過了。那兒還是巷道寂寂,少有行人嗎?那兒還是柳樹濃陰,遮天蔽日嗎?每次想到這些衚衕,我的腦中閃現的,總是30多年前的景色,而我,也彷彿變成了30多年前那個風華正茂的年輕人。
曾經有3年多時間,我幾乎每週都要走過這些衚衕,走進衚衕深處那座深深的庭院。那是一位共和國元帥的家。毛澤東曾經贈給這位元帥兩句話:“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薄一波覺得,這位元帥的精神風範還貼近於另外兩句話:“先生,從渾厚中透出俠義氣;人們,從親近中露出敬畏心。”
這位元帥就是葉劍英。
1971年9月13日,身為中央副主席、軍委副主席的林彪,在反黨陰謀敗露後,從山海關機場乘三叉戟飛機叛逃國外,結果在蒙古國折戟沉沙。不久,葉劍英受命於危難之際,擔任新成立的軍委辦公會議負責人,開始主持軍委日常工作。
我就是在此後不久,第一次走進了葉劍英元帥的家裡。但我並不是來執行軍事任務,而是為這兒放映的外國電影做同聲翻譯。
葉帥家的放映廳大約有一百多平方米,簡單擺放了七八排椅子,大約有四五十個座位。“今天放映什麼電影?”一走進放映廳,我就問那裡的工作人員。說實在話,我的心裡有些忐忑不安,因為這不但是我第一次擔任這麼高層次領導的同聲翻譯,而且我似乎對外語已經有些荒疏了。
當時,由於文化大革命的影響,我已經好幾年沒有摸外文了。在不能提前看一遍電影的情況下做同聲翻譯,難度相當大。為防止現場翻譯遇到困難,臨出家門時,我在口袋裡揣了本英漢詞典。
“《丘吉爾》。”那位工作人員回答。
我馬上拿出詞典,翻到丘吉爾的詞條,默默地把詞條的內容記在心上。
不久,葉劍英在工作人員的簇擁下走了進來。“這位是新來的翻譯同志。”有人指著我向葉劍英介紹說。葉劍英很客氣地向我點了點頭,問:“今天放什麼電影?”
“《丘吉爾》。”我連忙回答。
“噢,《丘吉爾》,好啊,二戰三巨頭之一。丘吉爾的生卒年分別是多少?”
要在平時,我肯定會被問住的。但我剛好提前在隨身帶去的英漢詞典上查到過,所以馬上乾脆利落地答道:
“報告首長,丘吉爾生於1874年,卒於1965年,享年91歲。”
葉劍英沒有再問別的問題,只是深深地看了我一眼,坐到座位中,說:“開始吧。”我感到,他對我的回答還是滿意的。
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