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渚,根據渚的詞義是指水中間的一小塊陸地,牛渚也的確如詞義般,是三面環水的一塊突出陸地,只不過他固其形狀如蝸牛般是由一條長形地塊組成,像蝸牛一樣的身脖子唯一連線陸地的地方狹長,且扁平。整個像蝸牛殼一樣的鼓起處,其實是一個叫當塗西北緊靠長江的一座山。這座山叫翠螺山,它的西麓臨江,北端突入江中,也就是這塊突入江中之地,在後世的“宋金采石之戰”後,即成為了著名的採石磯。
翠螺山不高,最高處也就五十米高,但瀕臨突兀江流,峭壁嶙峋,有“千古一秀”之美稱。
牛渚以其雄踞長江南北之險,扼守東西咽喉之衝而為古今重要津樑渡口。又地扼長江天險,因此杜濩到任曲阿後,就把牛渚建設成了後勤物資倉庫,所有的糧草、軍需武器都由這裡中轉、運送到曲阿各地,甚至丹陽對外對內的各種重要物質也都要由這裡中轉、流通。
吳景正是看中了這條對丹陽極其重要的生命線,而打算把這作為對切開丹陽的首選地。他的選著無異是正確的,但令他沒想到的是,他為攻取丹陽做了如此多的準備,還是毀在一個粗眉毛、矮胖墩手裡。他截獲的情報明明說駐紮在曲阿與秣陵之間的萬人機動部隊,已調往秣陵。而那個杜濩只把牛渚當成錢糧儲備和轉運基地,駐兵只有一千人。沒想到他率部衝上那塊牛渚北端突入江中之地時,他以為已把牛渚收入囊中。但在下一秒的戰鼓震天下,一支不知從何處殺出的天兵天將衝的他的部隊七零八落,在當天的戰鬥中吳景就從新被逼入江中,退守長江之上。
夕陽如血,殘霞滿天。牛渚,從秣陵以西到曲阿境內的一段長江,古代稱西江的航道上,聚集了二百多條戰船,船上彩旗迎風招展,他們成半圓形死死地包圍著整個牛渚。但他們迄今為止未有一兵一卒攻上牛渚一寸陸地,在這如此風景如畫的兩端,只有一方的哀嘆,和另一端意氣風發。
第四百四十八章 兩個受傷的人
寥廓空明的天宇,和蒼茫浩渺的西江,夜色慢慢降臨了,在夜色中溶為一體的牛渚,越顯出此地風景的空闊渺遠,若此時有詩人置身其間,必定會為那種悠然神遠的感受而陶醉,融合其裡。
而此時此地沒有詩人,只有一群相互仇視,你爭我奪的凡夫俗子。
吳景依然站在他的指揮戰艦上,臨江而立。此時所有的手段,所有的謀劃都已成無用的往事。奇襲不成的吳景發過一通怨天尤人的火,但他很快冷靜下來。在一番偵查後,吳景得知這支突如其來的天兵天將就是那支一直潛藏秣陵、曲阿之間的部隊。部隊人數在一萬左右,領兵的主將是一個毫無作戰經驗的矮胖子。這個矮胖子叫魯肅,他沒見過,此人名氣也不是很響。但聽周瑜這些小輩說過,此人有些俠義。在袁術的軍官那裡他也得知,此人曾抗命不願歸順袁術,出任東城長。
但這一切都不重要,不管這個矮胖子因仗義疏財而薄有威名,還是抗拒袁術,是個巖穴隱士。也不管他是如何識破吳景如此精妙之計劃,現在大家既然明搶明刀對上了,就沒什麼仁義可言。趁丹陽還無其他增兵到來,憑著吳景目前兵力上多餘對手的優勢,一鼓作氣,用蠻力攻下牛渚。只要拿下牛渚,他吳景問鼎丹陽的機會也不是沒有。
但魯肅這個小輩卻出奇的頑強,在強悍的吳景一萬五千大軍面前,毫無畏懼,堅持抵抗。吳景在七輪強攻之下,依然毫無所得,在短短數日內雙方都損失了數千人為代價,戰鬥陷入焦灼。吳景無奈只得屯兵對岸,在另設戰略規劃的同時,向袁術要求增兵。
袁術也在親孫堅舊部的極力遊說下,最終抽調出鎮守南陽的三萬大軍,由橋蕤、張勳率領急急向牛渚開來,馳援吳景。
魯肅在視察完各營軍務後,匆匆回到大帳,剛坐下端起面前的茶碗,就聽帳外唱名報進道:“大人,杜大目告進!”
“快請進來”,魯肅聽到聲音抬頭說道。杜大目應聲入帳,此時的杜大目身著鎧甲戎裝,威武逼人,雖說面容上有些憔悴,但神情亢奮,看得出這幾日他打的很過癮。
魯肅問杜大目,“深夜入帳何事?”
杜大目現在絲毫不敢再看低這個比他矮半個頭的儒生,人家面對千軍萬馬的廝殺,不曾皺過一下眉,也不曾退縮過半步,並且指揮若定。杜大目躬身稟報道:“稟督郵,翠螺山西麓發現少量敵軍活動。”
“噢!”魯肅一聽杜大目的稟報,立即站起身來,走到帳內設定的一處長臺前,端詳起安放在裡面的沙盤來,沙盤上一面面小紅旗插滿了牛渚各處山嶺、峽谷、灘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