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處理。”陳克復對魏徵滿嘴仁義,而忽視了一些具體情況有些失望的道。
第783章 或斬或貶 恩威並濟
(感謝buk童鞋的打賞,謝謝。)
“李密,官拜隋朝,王玄應,隋朝大將王世充之子。而竇建德卻是草莽造反,並且我們曾經數次擊敗於他,屢次向他招降,可他卻死不投降。這一次,三人都為我朝廷擒獲,我以為當將他們獻於新朝大廟,然後區別對待。”長孫無忌在諸相中年紀最輕,又因是陳王妃胞弟,所以平時他一向比較謙卑,每次都很少和其它相國提不同意見。不過這一次,他卻第一個站出來反對魏徵與杜如晦。
魯廣利年過花甲,又算是半個陳王的宗族之人,這個時候他馬上道:“這三人都是亂臣賊子,一方割據勢力。何必給他們分什麼三六九等,當然是直接斬首,以絕河北河南之患。”
陳克復掃了眾人一眼,轉頭對長孫無忌道:“無忌你說,如何個區別對待法?”
長孫無忌這兩年越發的長成了一個標準的貴族,挺拔的身材,還有那臉上讓他增添了幾分威嚴的短鬚。再加上他鮮卑皇族的血統,讓他更顯倜儻。此時的他,已經完全看不出當年那個洛陽城中被同父異母兄弟趕出家門,流落街頭,最後寄居在舅舅家的破落小貴族。
還不到二十歲的年紀,他就已經成了這個新興的帝國的一名相國,而且再過不到一個月。妹妹無垢就將成為這個帝國的皇后,而他也將成為最年經的國舅,一個二十歲都還不到的國舅。而且還是帝國的宰相之一,甚至他已經得到了訊息,陳克復登基後的大賞中,他將從郡國公晉升為國公。
昔日父親時代家族的榮耀將在這的手中復興。這份榮耀讓他常常半夜驚醒。看著如今家門前每天都有大量當初曾經鄙視過他的所謂親戚朋友故舊們上門來求見,他就在想,假如那一年他沒有和妹妹上少林寺上香,沒有因此碰到陳克復。那麼他們兄弟的命運還會如此這般嗎?答案是否定的,他知道,他與妹妹,還有長孫家的所有榮耀俱都是捆綁搭乘在陳克復的身上的。因此,他比任何一人都更加努力的在維護著陳克復的利益。
“殿下。臣以為,李密原本就是隋室貴族,只因隋失其鹿,然後天下共逐之。他起兵反隋。本也並沒有太多事非對錯。如今他乃是兵敗投降。且他從始至終也只自立為王,並沒有稽妄稱帝,這一點是可以與王玄應、竇建德區別的。而王玄應本是王世充之子,王世充曾經歸降殿下,死後由王玄應繼承其勢力。王玄應也曾為殿下掃平河南貢獻力量。只是王玄應最後卻又反叛。這是不能原諒之事。而竇建德則是草莽造反,並且在殿下入主河北後,還一直拒不歸降,屢敗屢戰。且戰敗之後還死戰不降,此乃冥頑不靈之輩。”
“所以臣以為這三人當分開區別對待。李密者,與天下大多割據豪雄相同。起兵反隋。如今失敗歸降。我以為,李密以前雖與朝廷交戰,但敗後即降,表現態度尚好。如今我們新定河南,還有大量李密麾下將領餘部逃往各地。對李密,我們可以免其一死,將其貶為平民幽禁於洛陽,令其招撫舊部歸降。如此一來可顯示殿下仁義,二來也可以將其舊部們招降,免其再亂。”
陳克復沒有說好也沒有說不好,平靜道:“那王玄應和竇建德如何處理?”
“王玄應先降後叛,其罪不赦。朝廷必須將其公開處死,讓天下人都知道,降而復叛的下場。不過其麾下將領當初也曾有功於朝廷,可按其功過論處,功大過者免死,過大於功者處死。其麾下兵卒,則可以遣散往關外的琉州島或者羅州島,又或者韋州囤田墾荒。既免其一死,也免除後患。”
“好。”陳克復點了點頭,長孫無忌對王玄應的處理方案很合陳克復的意,王氏一族的人必須剷除,但普通計程車卒們可以將他們遷往邊疆。反正如今塞外邊疆極需人口,把這些兵士們分散到了各地去,也就不必擔心還會有再起復叛的可能。
聽到陳克復的讚賞,長孫無忌心中十分高興,對著一旁的舅父高士廉打了個眼神微微一笑,實際上今天的這個處理方案是他們兩人還有一些門客幕僚們一起商議起來的。
“至於竇建德,臣以為此人態度惡劣,且屬於農民叛軍。對於這類人,必須嚴懲。臣建議,河北叛軍所有隊正以上軍官通通斬首示眾,所有叛軍的家屬必須充軍韋州,年輕女眷則全部發落教坊司為妓。就是那些叛軍士卒從軍半年以上者,也全須戴枷流放,發給邊疆囤墾軍官將領們為奴。其餘從軍一年以下者和其家屬則打散遷往琉州與羅州二島。至於那些被裹挾的百姓,也須通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