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6部分

都無異議,接下來的工作,當然就是要制訂生產製度和生產方式,研究工錢的確定和分配的方案了。

互助、合作的集體生產模式,李村在座的人,今天才第一次從雷曉飛這位年輕的大人口中聽說,哪能瞭解之中的運作,更不要說是制訂制度啦。最後,還是由雷曉飛把自己提早擬定好的方案提出,再由眾人補充、修正,然後決議透過。生產方式、工錢的確定和分配的方案等等,也是如出一轍地走了次流程。

其實,這些東西,都是雷曉飛根據他腦海裡的,那點殘餘的,對前世人民公社時的記憶,再經過自己的斟酒、修改而完善的。

完成了章程的制訂後,當然就是開始實施了。

雷曉飛把自己對李村改造的第一步想法和計劃全盤托出,讓小組七人參詳。眾人哪能提出什麼意見,只是對雷曉飛惟命是從。雷曉飛也意料到這些人沒有什麼有建設性的提議,就果斷地宣佈開始實施自己的計劃。

雷曉飛先給李村的村民和籌備小組的七人分了工。他把李村中,算得上青壯勞動力的村民,組成勞動隊,負責開荒種植工作,任命李虎為勞動隊的隊長;李村剩下的老弱婦孺,就組成後勤隊,負責一些輕工作和後勤,任命老族長李白石為後勤隊隊長。其餘的籌備小組成員,雷曉飛讓會寫會算的老秀才做會計,其餘的三人,一個管倉庫,兩個分別給李虎和李白石做副手。而村長李和就跟著自己跑腿,負責主持村裡的全面工作。

雷曉飛分好工後,就要馬上投入他改革計劃的第一步——開荒造田。

雷曉飛的開荒設想分兩步走,第一步是先把李村的後山荒地全部開闢成山崗田,再根據李村的地貌和缺水等特性,大量種植耐乾旱、耐貧瘠農作物。待作物收成後,既可以當糧食充飢,又可以投放市場賣錢。

這個想法,是雷曉飛經過幾天的深思熟慮才想出來的。

雷曉飛上次調研時已瞭解到,李村的水田因貧瘠、缺水,導致產量低下,村民的收成,每月平均下來的糧食只有十多斤,哪裡夠吃。在當前,未想出好辦法改變水田現狀的前提下,雷曉飛只好退而次之,開荒造山田,種植高澱粉的農作物替代糧食充飢。

想到高澱粉的農作物替代品時,雷曉飛自然就想起了前世的世界三大薯類——番薯、木薯和馬鈴薯。

雷曉飛來到這裡後還沒有見過馬鈴薯,想來是當時還沒有從外國引入;而木薯又不宜吃多,所以最理想的是種番薯了。

番薯又名甘薯、香薯,是一種高產穩產的農作物,它具有適應性廣,抗逆性強,耐旱耐瘠,病蟲害較少等特點,而且好種栽,好貯藏、成活率高和產量大。雷曉飛前世時,有的農村種植的番薯畝產達到四、五千斤。現今的種植條件、肥料等沒有前世好,雷曉飛按每畝二千斤算,種植五百畝,平均下來每人就有一千斤收成,足可以解決一年的口糧。

雷曉飛預估李村的後山起碼能開荒造七、八百畝的山田。剩下的山田,雷曉飛準備用來種植一些木薯、花生、芋頭等耐旱耐瘠的農作物,以增加李村的創收。

雷曉飛頒佈的第一條號令是讓村長李和,立即把全村的勞動工具集中,由他統一分配使用。

李和按雷曉飛的吩咐,馬上行事。村民陸續前來交工具時,雷曉飛讓會計造冊把各人的工具詳細記錄。

下午時分,全村的勞動工具已集中在祠堂。雷曉飛看了村民交來的工具後,不禁搖頭。李村的農具不但數量奇少,並且很多已是老掉牙,不知用了多久,由於可見這裡的農具缺乏。

雷曉飛讓李和去找高峰,從“合作社”的工地調一半的農具過來,先解決開荒再說。

第195章組織開荒

第二天一早,李村的全體村民已集中祠堂前。因為雷曉飛昨日已借鑑他前世的八小時工作制,統一規定了村子的作息時間。所以,李村的村民都在雷大人規定的上工時間內集中,準備聽候雷大人的差遣雷曉飛到場後,讓李虎帶勞動隊先挑好工具,然後,自己一馬當先,領著眾人直奔李村後山。

來到後山,雷曉飛集中勞動隊的人在選好的地上看他示範剷草。

雷曉飛接過李虎手中的鋤頭,貼著地面就鋤起來。雷曉飛這鋤地是有講究的,他每一鋤,都把草和草下半寸左右的土剷出一片。這個勞作,在雷曉飛的前世有個名堂,叫鏟“草皮泥”。把剷出的“草皮泥”堆成一碓後,用火燒透,就成了肥料。所以這個勞作既能鏟去雜草,又能積肥,一舉兩得。

雷曉飛示範了幾遍後,就讓勞動隊的人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