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式和監管飯菜質量,保證屯兵的飯菜質量和營養。
輪到訓練的屯兵,雷曉飛下也親自定下訓練方案,他把自己每天晨練的專案搬過來,設定了一些單槓、雙槓等簡易器械,讓屯兵們每天按自己規定的專案進行晨練。
屯兵們的晨練完畢後,就由周守備和洪彪兩人客串教頭,傳授一些強身健體的粗淺功夫和一些實用的對打功夫,讓屯兵們跟著學。
每天下午,雷曉飛就讓輪到訓練的屯兵停止訓練,除了挑出一些人手幫周學士他們打下手外,其餘的人都組織到番山墟里去做些便民的好事,比如通通水渠、搞搞衛生、種植綠化樹等等。屯兵們的行為,博得了番山墟所有居民的一致好評。
伍府尹和周守備見他們這個兄弟,把幾百屯兵管理得井井有條,心中頗是驚奇。看這個兄弟才不到二十歲的模樣,而且又是沒有帶過兵的,怎麼能在短短几天之內,就把幾百屯兵管理得有如臂使?他們哪想得到雷曉飛前世曾經在大企業做過管理,幾千年後的管理用到當代,當然就收到奇效啦。
一個月的會戰下來,成績出乎意料的好。屯兵們開出的荒地竟達到了萬畝。當然,這成績除了來自屯兵們的辛勤勞作外,還利益於雷曉飛發明的牛耕技術,否則,就算加多百倍人數的屯兵,也不可能在這短短的時間內創出如此驕人的成績。
在屯兵們勤力開荒時,雷曉飛和伍府尹並沒有閒著,他們正在花大腦筋計劃開荒後的事情。
開荒後先要做的事情,當然就是分田了,這個工作也當然就由番山墟的父母官伍府尹負責啦,他負責把開好的荒地劃分到下面的村子裡去。而雷曉飛這個新生產模式的始作俑者,則負責考慮如何把村子改為“合作社”。
雷曉飛因在李村操作時,積累了經驗,已算輕車熟路啦。所以,他也沒有花多少工夫,就拿出下了這個新“合作社”的章程和架構。伍府尹也因對轄區的熟悉,很快就把開荒地劃分好。
做好這兩項工作後,雷曉飛和伍府尹兩人就集中精力,合計商議如何進行新生產模式後的生產。開好了荒,當然就要考慮種植什麼啦;地多了,產出也就會跟著多,所以現在就要提前考慮收成農作物的銷路。
雷曉飛和伍府尹兩人合計了幾天,都沒有找到什麼頭緒。直到後來,雷曉飛想起了前世的“供銷社”,這道難題才迎刃而解。
雷曉飛前世的家鄉,是一個漁米之鄉,有許多著名的土特產。開放改革後,政府為了提高農民的收入,就因地制宜地成立了“供銷社”。“供銷社”的職能是指導農民種植,並且全部收購指導農民種植的收穫,統一銷往各地。比如,雷曉飛前世家鄉有一個地區的冬瓜很出名,這地區的“供銷社”就努力幫農戶找銷路,把這地區的冬瓜統收統銷,銷到了全國各地,也銷到了港澳臺。
這“供銷社”的生產銷售模式,不但解決了種什麼的問題,也解決了銷出去的問題,正好適合用地此時此地。
雷曉飛就借鑑了這種模式,在資訊閉塞的當代,讓衙門起到了統領的作用。他讓伍府尹在番山墟成立“供銷社”,並由“供銷社”的人到附近的地區去了解行情,清楚了各地的需求後,再指導農戶種植。收成時,“供銷社”負責對農產品進行統收統銷,由“供銷社”組織把農產品銷到需求的地區,這樣,不但農戶得利,衙門也在創收。
雷曉飛的這個主意,可是一個雙贏的策略。伍府尹聽後,不禁大喜過望,連忙著手組建“供銷社”。同時,他對雷曉飛這個小弟欽佩得無以倫比,對頂頭上司丹楓的眼光獨到,也敬佩得無以倫比。
第275章鑽床構想
在雷曉飛大忙時,周家父女也沒有閒著,他們正勤力地為雷曉飛的開荒會戰,提供農具的保障。
古時,因為鐵的提煉技術不高,所以鐵裡含的鋼質少,以致鐵的塑性和硬度都很差。許多農具才用不了幾下,就磨損嚴重,甚至有的還捲了刃或崩裂,所以,周家父女這一攤的工作量也非常大,伍府尹召來的十個鐵匠,幾乎每日都忙個不停。
木匠就更不用說了,所有的農具都是鐵木結構,木的易損程度當然就比鐵更高了。所以木匠們的工作量比鐵匠還要多,伍府尹召來的二十個木匠,每天都忙得像陀螺。
周家父女一邊做現場指導,提供技術援助,一邊著手按雷曉飛的構思,成立“農具社”。
修理農具需要周家父女提供的技術援助並不多,畢竟,就是雷小哥新發明的犁和耙,技術要求也並不高。其中比較麻煩的只有給木頭開圓孔,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