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0部分

浩的問題非常簡單,換做是略通謀略的人,都能夠回答出來。林陽浩問了一個如此簡單的問題,就不繼續詢問,讓石韜驚愕不已,這廝太敷衍了事。

然而,石韜卻不知道林陽浩此刻心中所想,他早就想著出山入士,王旭一心為民,這正是林陽浩期待的明君。所以,他不會故意為難王旭。只是稍微問一問即可。他對王旭頗有興趣。如今王旭禮賢下士,尋訪人才,他便借坡下驢,虛晃了一槍。

石韜不明所以,卻將自己的思緒理清楚,問道:“敢問文王。若親族犯事,當如何處理?”這個問題很寬泛,也很簡單,因為涉及西都律法的問題。石韜一雙眸光閃爍著道道精芒,仔細的盯著王旭,期待王旭的答覆。

王旭說道:“天子犯法,尚且與庶民同罪,何況是百姓親族,一旦出現親族犯事。影響百姓安定,按刑律處罰。”

石韜點點頭,便沒有繼續發問。

接下來,則是孟建。

孟建此刻也明白了林陽浩和石滔的意思,這是故意放水啊,放的太明顯了。

他並不是第一位,排在第三位說話,早已考慮好問什麼問題。輪到他上場的時候。孟建拱手問道:“建早就聽聞文王文武皆被,才思敏捷。曾經在西都所作之詩賦,建此刻還銘記於心。有道是詩明志,就請文王以‘天下興亡’為題,賦詩一首,可否?”

剎那間,客廳中的目光都聚集在孟建身上。

好狠!

不管是黃公德、子魚。還是林陽浩等人,都lu出啞然的神情。他們知道王旭文武雙全,可即使如此,卻不一定表明王旭就能夠賦詩。再者,詩賦一道講究天賦和才華。並不只是熟讀書籍,就能夠賦詩的。

眾人的目光先落在孟建身上,再轉移到王旭身上。

王旭瞥了眼孟建,心中暗自誹腹道:話說孟建還是景遼人,這哪是同鄉應該問的問題?按照孟建的說法,不僅要能夠賦詩,還要能和‘天下興亡’沾邊才行。否則,縱然王旭拿出李白、杜甫寫出的傳世篇章,也無法讓孟建滿意。

問題刁鑽,非常困難。

最重要的是,王旭沒有足夠的時間考慮。

王旭雖然熟讀兵法,卻沒有時間去考慮怎麼做詩?怎麼做詩?王旭看著眾人的目光,知道決不能在這裡慫了,否則挖劉表牆腳的事情很可能要泡湯。

他站在大廳中央,揹負著雙手,緩緩走路。

一步!

兩步!

……

一連走到第五步,依舊沒有找出符合‘天下興亡’的詩。幸好王旭每走出一步,都要沉吟一下,思慮一番,再邁出第二步。否則按照往常的速度,早已經邁出十步有餘了。他微微低著頭,不停地搜尋關於天下興亡的詩。

此時,大廳中,寂靜的落下一根針都能夠聽見。

“呼!呼!”

大廳中,淡淡的呼吸聲響起,傳入耳中,格外的清晰。

黃枯睜大了眼睛,好奇的望著王旭。他聽說過王旭的名聲,知道王旭的事蹟。現在親眼見王旭賦詩,心中有些ji動,但也為王旭擔憂。林陽浩、黃公德、子魚等人也都是面sè憂慮,唯獨孟建老神自在,坐在坐席上靜候王旭佳音。

“有了!”

突然,王旭嘴角勾起,臉上流lu出一抹笑容。他的聲音不大,卻在客廳中回dàng,讓所有人都聽見他說的話。

孟建拱手道:“請文王頌來一聽!”

王旭深吸口氣,緩緩走到大廳門口,望著峴山巍峨的山峰,以及俯瞰著環繞在山腳下的漢水,吟道:“峰巒如聚,bo濤如怒,山河表裡南都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洪周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孟建聽後,仔細咀嚼一番,臉上lu出驚愕的神情。

不僅是孟建,坐在大廳中的其他人,都lu出震驚的神情。

一句行‘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道盡了千古百姓的真實處境。雖然王旭賦‘詩’很另類,不是時下流行的詩體,甚至可以說是不符合。然而,大廳中的幾人都沒有追問這個問題,而是考慮著王旭賦‘詩’中的含義,仔細的思考著。

“啪!啪!啪!”

黃公德撫掌稱讚,說道:“好,好,好一句‘百姓苦’!”

孟建更是長身揖了一禮,拜道:“文王大才,建心服口服。”

此時,已經有林陽浩、石韜、孟建問話,三人都是點到為止,並未深入,也只有孟建剛剛提出的問題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