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3部分

名這個欽犯言聽計從?也不知道何以四虎如今分崩離析?從來就沒人和他們說過這一切是為什麼?如今李承訓開口,他們很想從中知道些什麼。軍人以服從為天職,可他們不是木偶,也有思想,有感情,有主見。

鐵鞋知道李承訓不好對付,所以率軍逼宮以來一直咄咄逼人,欲在瞬間至李承訓等人於死地,卻不想李承訓用一道伏兵,加之其巧言善變的口才緩解了局勢,直到此刻,更是尋得機會大倒苦水,以博取同情。

他此刻恨不得立刻讓李承訓住嘴,但卻不好於此打斷,那一定會犯眾怒,不由得心下發狠:我已經用“鐵”一樣的證據,把爾等逼迫到死角,難道憑你那三寸不爛之舌,就要翻盤嗎?

雖然他不相信對手可以憑此化解危機,畢竟他有金甲是內奸的“鐵證”,但他的對手不是金甲,而是李承訓,這始終令他有些提心吊膽。

李承訓方才侃侃而談,講了自己的過往,無非是在重申自己的對皇帝的忠心,這時突然話鋒一轉,說道:“皇帝對我如此厚愛,而我去拐帶公主,棄他而去,相信所有人都不會理解,也會說我無恥,我也從未對人解釋過,不是我不想解釋而是始終沒有這個機會,現在,我就與大家說上一說。”

他解釋說自己之所以冒天下之大不韙出走帝都,完全是因為賈維在幽州假冒他暗影門門主之名大肆屠戮暗影門門徒,而暗影門是皇帝命令禁止的,大都督也是奉旨行事。他無奈之下,為了那些曾經追隨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少受牽連,不得已才放棄錦衣玉食,冒著被皇帝猜忌其不忠的風險,偷偷逃出帝都,來到這苦寒之地應對此事,這一切的確是為了一個義字,但他從未想過不忠。

這些兵士都是在幽州多年,可以說其中大多人都參與過鎮壓暗影門的事情,他們對於當年的血雨腥風無不心有餘悸,即便很多人現在仍然保持著緘默,但他們心裡明白,那是場洗禮,很多不是暗影門的人,也都被以暗影門門徒的罪名清除掉了,因此當他們聽到這裡的時候,無不心生共鳴。

李承訓一邊說講,一邊察言觀色,見眾眾將士聽得入迷,臉露迷惑之色,知道自己已經在他們心靈深處撬開了一道縫隙,他要做的就是把這段縫隙撕裂,擴大到自己可以進入眾人心中。

接著,他便又講述自己與賈維恩怨的糾葛,以及來到幽州後的步步驚心,但其所有提到賈維之處,都被他匆匆帶過,畢竟在自己的演說中,賈維是反面角色,但他卻不能因此而著意抹黑他,相反卻要去淡化他,因為賈維已經身死,所謂死者為大,無論對與錯,你再在背後說道人家,一定會令他人心生反感。

有一句關於賈維的評價,在他的講述中常常被他有意提及,可以說是李承訓對其蓋棺定論式的評價,倒也貼切,他說:“賈維大都督,做事嚴苛,為人忠勇!”

兵士們透過李承訓的講解,已經深知其與賈維之間的恩怨糾葛,更明白這種仇恨的難以調和,卻想到他可以為了兄弟放棄榮華富貴,即便失去武功也勇者不懼,不僅對其好感大生。除此之外,更令他們感佩的是李承訓對宿敵賈維,居然可以這樣輕描淡寫化恩怨,反而稱讚對手忠勇,難怪大都督會臨危將其女兒託付終身,這麼說金甲將軍提出的幽州三軍已被大都督託付給李承訓的事情,也是靠譜的。

其實對於這些官軍來說,李承訓與他們唯一的直接接觸,就是官軍攻打大青山的時候,對方以數百人,斬殺了他們數千人,雖然都知道戰爭死傷各安天命,可見著兄弟們慘死,心理上還是接受不了。

李承訓自然知道這裡才是重中之重,因此談話也必須提及到這裡,於是其發揮出自己極善演講的特長,話裡話外無不表現出自己對大唐的忠心,以及事已至此的被逼無奈。

他特別強調,即便在自己生命受到嚴重威脅的時候,他也不願意濫殺無辜,並細說了當日銀環、鐵鞋在通天橋和一線天的作為,說到此處,他還特別讓被他兩次擒獲並最終投降的魏海出來作證。

李承訓在守山過程中常常喊話不殺俘虜,唐軍兵士都是親見的,他立木牌,展旗幟,勸阻賈維退軍,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如今更有識得魏海的兵士,見這些早被本部將軍宣佈其死亡的人重新出現,無不更信一分,再一聽他們現身說法,更加的對李承訓增加了一分好感。

李承訓憑藉其過目不忘的記憶力,口若懸河的侃侃而談,處處展現著大將風度,又好似一副宗師氣派,所有這些風範集合在一處,怎能不令這些大頭兵們折服?且不論事實如何,至少眾兵士絕對認可了他的才能。

“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