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個白眼兒,一副跟他不太熟的模樣,往遠處走了幾步站定。
蕭凡急忙朝他道謝:“多謝大人義伸援手,下官感激不盡,大人來得挺早的啊,呵…”
李景像咳道:“我早來了,見你忙著討價還價,沒好意思上來跟你打招呼。”
蕭凡面有赧色:“下官俸祿不多,日子過得頗的拮据”
李景隆一副很丟臉的表情,嘆道:“我是真不想理你的,可惜啊,咱們都同屬一個衙門,不理不行,拜託你不要讓咱們錦衣衛沒面子好不好?這麼多大臣都在看著呢,”
“下官以後儘量讓自己豪爽一點
昧爽之時,午門上方的五鳳樓銅鐘數響,沉實厚重的宮門開啟,百官按品階職司高低排好班,依次魚貫入宮,踱著四平八穩的官步,緩緩朝奉天殿走去。
眾大臣神情肅穆端莊,手執朝儀用的白玉象牙荀板,在兩名宦官的帶領下,穿過太廟和太社稷,進了午門,午門內早已有兩排手執儀仗旗幡的大漢將軍等候,見群臣來到,便將儀仗高高舉起,走在最前,後面跟著數名宦官,最後才是正式的朝廷官員。
官員也不能亂站,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位置,走在最前面的,是有爵位在身的公侯駙馬伯,其次是五府的武將和六部的官員,再其次是九卿官員,最後墊底的是應天府及在京雜職官員,包括左右春坊,詹事府,以及各司經局官員,不如儀者,從監察御史及鴻驢寺糾劾。
蕭凡是錦衣衛官員,本無資格上殿,朝班之中也沒他的個置,但朱元璋特別點名,蕭凡只好耷拉著腦袋走在所有官員的最後。
原本李景隆也應該陪他走在最後的,可李景隆投了個好胎,有個死了的曹國公老爹,他襲爵繼承了國公之位,所以他竟有資格走在所有朝臣的最前面。
人比人得死,貨比貨該扔。
蕭凡小心翼翼跟著群臣的隊伍往前走著,從皇城門,到承天門,再到午門,沿路都懸掛著誡百官的大紅色木牌,皇城門前牌書二“大小官員面欺者斬”午門牌書:“官員人等說謊者斬”
蕭凡一路看得既覺有趣,又覺好笑,這大概是歷史上最早具有中國特色的標語口號了吧?
進了內宮城,當先一座氣勢恢弘的大殿矗立在蕭凡眼前。
奉天殿,百官朝賀皇帝小舉行正式朝會,參奏政事的大殿,也就是俗稱的金鑑殿。
殿外四面出簷,滲金圓頂。殿頂上還綴有一顆碩大的金球,一派金碧輝煌,富麗宏偉之相,宮燈巨燭將大殿照得明亮如晝。
這時群臣已經站在了奉天殿外,不過他們並沒有進殿,而是仍按品階和職司排成班,然後不言不語,神色肅穆恭謹的站在殿外的御道上,等候皇帝臨朝。
蕭凡”仍舊很低調的站在群臣的最末尾。
很快,鼓樂聲起,奉天殿後的華蓋殿走出兩列儀仗,皇帝御門,錦衣力士張五傘蓋、四團扇,聯翩自東西升立座後左右;內使二人,一執傘蓋,立座上,一執武備,雜二扇,立座後正中。
皇帝先入殿,安座後,再鳴鞭,鴻驢寺官員唱群臣之名入班左右兩班齊進御道,再排班。此時文官北向西上,武官北向東上,行一拜三叩頭禮,是為“大班”公侯、駙馬、伯自成一班勳戚班,居武官班前而稍離。
群臣行禮畢,鴻驢寺官對御座宣念謝恩、見辭員數,這些人已於日前在寺具本報名,此時在庭下或午門外遙行五拜三叩頭禮。
一直到現在,上朝時面聖的禮儀這才算做完了,接下來鴻驢寺官員高唱各官有事進奏,正式的早朝便開始了。
蕭凡初次臨朝,站在最後跟著群臣有樣學樣,戰戰兢炮的倒也不曾出砒漏。
朱元樟坐南面北,神態威嚴。他穿著正式的皇帝朝服,頭戴翼龍冠,面無表情的坐在龍椅上,看著群臣向他叩拜,儘管年已老邁,可他仍挺直著腰板,像一咋。為了信仰而戰鬥了終身的老兵,堅毅不屈的做著每一件他應該做的事。
朱允墳坐在龍椅的下方小身子微微傾斜,自被冊封皇太孫後,他必須跟著朱元璋一起臨朝,用心體會學習處理朝政。
待到所有的程式做完,蕭凡這才鬆了口氣,擦了擦額頭,發現
上朝,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啊,哪怕一個動作做錯了,或者不小心咳嗽一聲,都會有監察御史跳出來參劾,而朱元璋又是個不怎麼隨和的人,朝儀上出了砒漏的大臣,輕則廷杖,重則問罪甚至殺頭,蕭凡覺得有些害怕,朱元璋嗜殺的威名遠播四方,前世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況且這是大朝會,跟以往朱元樟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