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4部分

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不正是這個道理嗎?子華先生與子瞻兄都說要改變,晚輩也以為然,但是天下局勢,該怎麼變,又改有什麼度,則不能不謹慎了,畢竟孔聖人又教訓我們欲速則不達”

沈歡一通大話下來,讓在座諸人都沉默下來……

第九十五章 注意

七月的天氣越來越熱了,在外面走了幾步,就讓人受不了,全身是汗。司馬光有點氣喘地回到了府邸,從開封府衙解事回來,一頭鑽進了書房,又要開始他的修史大計。

想到這裡,司馬光不禁微笑,計劃中的《通志》快要完成前面幾捲了,再過些時日就可以進獻給官家,若得官家賞識,賜以財力物力,對於後面部分的修史大計的幫助將是無可估量的。提到這裡,不能不想到沈歡,若不是他這個學生的提點,這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通史還真不知道從哪下手呢!

沈歡是他的得意門生,一想到他的成就,就令他欣慰,想到這裡,腦海又浮現這個學生鼓搗出來的新鮮玩意,坐定在書房的他不由高喝一聲:“來呀,上好茶!”

待下人捧上一杯冒著熱氣的清茶時,司馬光的笑意更濃了,幾天前沈歡在天然居茶樓宴請他們一幫人,上的正是清茶,苦澀之後的甘味,令他們喜愛不已,除了蘇軾一人有點懷舊外,自那之後,他們喝茶時都拋棄了之前的飲茶之法,換上這個清茶。特別是他司馬光,如今每天不喝上一杯,那就渾身不舒服。好在沈歡還算厚道,懂得孝敬他這個老師,送上了好幾斤炒制完畢的茶葉,足夠他用度一年了。

輕輕呷了一口熱茶,司馬光攤開了擺在書桌上面的《文藝》雜誌。自打《文藝》雜誌創刊以來,每期必看成了他必修的科目。而他的兒子司馬康就在雜誌裡做編輯,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別人需要苦苦等待新雜誌上市,他卻能提前幾天看到新的內容。輕輕嘆了一口氣,這雜誌也是沈歡給鼓搗出來的,前幾期除了歐陽修的史記吸引人外。他那些拼音之法也是一個新鮮又有作用的東西,不然朝廷也不會因為這事賞賜沈歡了。

司馬光是一個比較正統地文人,教化天下也是他的崇高理想,雖然沒有參與拼音的創制,不過發明人是他的學生,這點就足以令他安慰了。而沈歡也沒有令他失望,除了繼續努力外。還把他的兒子司馬康也拉入了創制拼音的行列之中,作為父親,沒有哪個不希望兒子有出息的。對於沈歡於他兒子地照顧,也不無感激了。

“咦?”司馬光臉現驚疑,眼睛定在了雜誌上面。如今雜誌經過了前幾期的摸索,總算有了門道,漸漸成熟了許多。至少對於封面裝飾點綴等物。講究得多,再也不是之前那樣單調了。當然,司馬光不是一個無聊之人,更不是享樂之輩,對於這些,他倒不是很在意。他在乎的是雜誌上的內容,前半部分與前幾期沒有什麼兩樣,依然是歐陽修的史記連載。司馬光這兩年也在為修史努力,歐陽修作為一代修史大家,功力深厚。他沒有不學習的道理。因此每期的五代史記,他都看得特別認真,對於歐陽修地文筆,不無佩服之意。

今次也不例外,認真審讀了這些史料文章之後,終於看向了後半部分。令他驚奇地是後面連載的竟然不再是沈歡等人正在完善的拼音讀法了,換來的內容更令人吃驚與疑惑:水災防範措施!

看著這幾個突兀大大字。司馬光腦袋愣了半刻。想不出個所以然來。“水災”?這是一個很遙遠也很敏感的詞彙,司馬光的心倏地緊了一下。再一看作者,署名竟然是他剛才還在讚歎的學生沈歡。

“子賢到底在做什麼?”這是司馬光這一刻的想法,好好的拼音不發表,怎麼轉而談什麼水災了?再轉念想起沈歡這些年的作為,多為謹慎,處處小心,所做之事也不無深意,似乎不是一個莽撞之人,今次又要發表什麼新鮮地事物了?

司馬光趕緊把內容閱讀了一遍,之後更疑惑了,確切地說,沈歡這次地文章,並沒有體現什麼深意出來,更沒有所謂的儒家教化功能,至少比之前的拼音要差了好幾個檔次。

難道說拼音創制完成了?司馬光才一疑問,就否定了這個想法,《文藝》雜誌不過發表了四期,每期只有一兩千的漢字給標註了拼音而已,四期下來,也不過數千,離總體漢字數量還差得遠,萬萬沒有完成的可能。至於是不是標註的腳步跟不上來,這個說法應該也不能成立,對於拼音的作用,朝廷看在眼裡,也關注在心上。自打拼音創制以來,朝廷對於這項工程地關心不可謂不大,在財力物力方面都給予了支援,以沈歡為首,歐陽發、司馬康為輔,成立了一個小組,另外在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