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如鼓滿的風帆。
當風帆鼓起,永恆堡壘這座諾亞方舟,承載人類的生存希望,終於開始在無盡虛空中第一次自主地開始移動。
一旦移動,就意味著以後不會再成為被動挨打的靶子,而將戰略主動權牢牢掌握在手中,從此進退自如,猶如在物質宇宙中擁有空間跳躍的後盾一般,擁有機動力上的優勢,那麼在一場戰鬥中,就有了退路,不會因為一次失敗就導致滅亡。
很顯然,不管文明的科技展到何種地步,決定戰爭勝負的幾個要素仍然沒有變,攻擊力,防禦力,偵察能力,機動力,這些要素,仍然決定著戰爭的最終勝負。冷兵器時代,步兵往往居於劣勢,並非戰鬥力弱於騎兵,而是步兵一旦失敗就是大敗,騎兵失敗還可以逃竄,大多隻傷不死,成為俘虜的可能xìng也少,而步兵勝利次數再多,一次失敗就足以將以往的勝利成果化為烏有,久而久之,步兵面對騎兵,除非那些名將帶領的部隊,往往容易在騎兵面前畏戰。
現在永恆堡壘插上jīng神風帆,就是從步兵升級到騎兵,從此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就算一時對抗失敗,也不會全軍覆沒。
不過李林此時沒有聽到諾亞系統給他多餘的提示,曾經提示過的系統禮包也沒有出現,顯然這種技術是否真得可以抵禦高等文明,還得看下次對抗中的表現,不過就從之前那次對抗的情況來看,應該有十足的把握。
安排好後路,但真正想要勝過對方,真正掌控自己的命運,還得要看物質宇宙中的較量,而不能僅僅滿足於在無盡虛空中進行躲藏。
想要在物質宇宙中打敗高等文明,那非得把科技展到與對方相當的地步,才能在諾亞系統提供的優勢下,打敗對方。
而想要在科技程度上和對方平齊,需要花費的時間未知,先關於這些高等文明的科技水平並沒有清晰的資料,只是有一些最為粗淺的認知。
無論是從三個叛投過來的三個高階智慧那裡,還是從剛剛進行的一次正面防禦戰中,得到了資訊都不多。
目前只能知道他們擁有的科技,在機動力上可以無視宇宙的遙遠天文距離,對空間技術有了相當深刻的掌握,在破壞力上,可以輕易將一個銀河系物質轉化成純能,還能將這股能量進一步約束,達到攻擊某個次元空間的目的,一擊就可以毀掉一個次元空間,相當於一個小世界。
它們唯一的弱點,就在於對jīng神領域上的規則掌握得還不足,對無盡虛空的探索就受到了極大的阻礙,這就導致他們對次元空間的攻擊,必須要透過物質宇宙中的空間座標進行鎖定,否則就得先遍歷搜尋到特定的次元空間才能起攻擊,
這種可怕的力量,是任何一個初等文明難以想象的,他們只能將對方稱為神明,寄希望於這些神明不會注意到他們的存在,不被對方清除。
雙方的戰爭思考是截然不同的,在這種宇宙尺度上的戰爭,其烈度遠遠乎一切人的想象力,天翻地覆,海枯石爛,這些形容詞都難以形容這種宇宙戰爭的慘烈,至於人類自我想象的機甲戰鬥,太空戰艦對轟,不過人類拿自己的戰鬥方式,去理解這些宇宙文明的戰爭方式,註定是謬誤不堪的。至於人類科幻中動輒幾萬艘戰艦的星際戰鬥方式,更是一種初級的宇宙戰爭模式。
越到高階,力量的體現形式,越不注重數量,就好像原子彈誕生後,導致了戰爭行為的截然不同,擁有原子彈的國家之間,一直沒有再生過大規模的地面軍事衝突,就是因為一顆體積重量都不如一枚重磅炸彈的核武器,卻能揮出毀天滅地的威力。
李林知道他目前面臨的問題,就是後起文明和先進文明之間的問題,這和地球中達國家和落後國家還不同,至少地球上落後國家還可以透過種種手段,從達國家中引起不少基礎技術,就算有大量阻撓,但只要國民上下一心,組織得力,就有可能集中力量重新趕上來,這種情況的原因,自然還是人類自身的認同,這種認同並非是文化上,而是物質上的,所謂物質的認同,那就是落後民族生產的東西,達民族同樣會有需要的,比如基本的糧食等農業產品,落後國家用來積累工業化資金的最初來源,往往就是這種農業產品,這就是因為和達國家同為人類一個種族,生理的一致xìng,導致了基本物質需要是類似的,這就有交易的基礎。
而現在,他想要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追上那些高等文明的科技展水平,仍然必須集中起來人類所有的力量,而不能因為其他各種原因,任由人類zì yóu展,那隻會導致力量的分散。
'正文 第四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