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不只為了高度。我們的高度應有風度。登臨送目的時候,才不會有高處不勝寒的感覺。拾級而上,俯仰春秋,一步之距是美的距離,每接近一步,都有真正的快樂。可當你看見別人已到山頂或後來居上時,你會想到速度;當你看到東方大白,紅日即將噴薄時,你會想到速度。用跑的間級代替走的拾級,你認為你理智聰明,你同時應該注意些什麼?坡陡級密,謹防摔倒。
人們帶著滿腔熱血滿囊希望,往往在此受傷,成為路途上征戰的折點。得不償失的結果在歷史的大樹上累累垂垂。用子彈的速度超越狐的速度,掙扎的悽慘濃縮著危險與生存的病素。而人們在另一棵大樹上的豐碩成果,使我們感受到奔跑的美妙。天與地的距離,由可望變成可及,由奇蹟變成舊跡。足跡印上明月,目光定格水火,像一首首優美的詩詞,字句如星光閃爍。這種風度,足以讓人們在這個高度翩翩起舞,擊節慶祝。
每個人都有自己理想的生命環境。地球是所有人的家,地球要成為所有人的理想世界,需要人的創造,更需要人的節奏。一路風景,走走停停,才叫生命的歷程。
生活的天堂才是真正的天堂。美麗在階前小河中流淌,真實在國中土地上成長。智慧在屋頂青瓦上乘涼,一隻鳥與鳥群在大地之上飛翔。
我們的風景,我們匆忙或從容的眼睛。
點評(中南大學附屬實驗中學副校長、語文高階教師*):本文的作者在作文立意上有不俗的思想,寫出了個性。文章沒有直接針對“跑的體驗”敘事抒情,而是把握“速度”與“高度”等要素展開聯想與想象,有出乎意料之外,在乎情理之中的效果。本文作者的語言很有表現力,整散句的恰當運用為語言項增色不少。總而言之,本文構思的大氣,語言的準確、流暢是本文脫穎而出的根本原因。
………【第一百五十五章 不能忘記的過去】………
六十年前,法國,諾曼底,猶他海灘,一隊又一隊的美國與英國士兵冒著槍林彈雨向前方的碉堡衝去,一個接著一個的戰士倒下了,仍然有人吶喊著向前奔跑,片刻,鮮血染紅了整個海灘……
六十年前,蘇聯,斯大林格勒,前線,一輛又一輛的卡車載著剛從訓練營裡出來的新兵,軍官在車上喊著:“我們不需要活著的逃兵!”話音剛落,就有一枚彈片擊穿他的頭顱。新兵們被趕下車,有的人拿到槍支,有的人則只拿著子彈,擴音器裡不斷地重複一句話:“沒有拿到槍的,跟在有槍的後面,有槍的同志犧牲了,沒有槍的同志就拿起他的槍,繼續衝鋒……”
六十年前,中國,東北,某個村莊,晚上,一名光著膀子的中年人扶正了掛著一把寒光閃閃的大刀的帶子,轉過身對著一群村民,其中有十幾歲的小夥子,也有頭髮斑白的老者,他們同樣揹著大刀。那中年人說:“都沒讓家裡人知道吧?”眾人都沉默不語,中年人把手一揮,“那走吧。”半個時辰後,日軍基地裡慘叫聲、槍炮聲和金屬碰撞的聲音接連不斷,月光映在刀刃上也有了悲憤的色彩,隨著刀的揮動不停地閃耀。隨著最後一聲槍響,再也找不到地面上的月光……
戰爭,除了死亡和毀滅,什麼都不能帶給我們。戰爭給我們留下了慘痛的記憶,也留下了英雄,為了正義與和平而獻身的英雄,我們無法忘記,忘記戰爭,忘記死亡與毀滅,更不能、不應忘記戰爭中的英雄們,是他們結束了戰爭,停止了毀滅,用他們的死亡,代替了別人的死亡。
戰爭結束了,就讓我們來紀念沉睡的英雄。
六十年後的今天,法國,諾曼底,猶他海灘,當年在此浴血奮戰的老兵,穿上了掛滿勳章的軍裝,走在路上,人們向他們喝彩,為他們歡呼,同時他們也發現,老兵們的笑容如此沉重……
六十年後的今天,俄羅斯,莫斯科紅場,這裡是慶祝,或許應該說紀念二戰勝利六十週年的主要場所,來自全世界的英雄們,受到各國領導人尊敬、讚頌。
六十年後的今天,中國,東北,某個小鎮,一個班的學生,在一位八十多歲的老人的帶領下,來到了一座紀念碑下,老人講述了當年自己殺敵、倖存、逃脫的經歷,依然是激動不已,他唱起了那首令他熱血沸騰的歌:“大刀向敵人頭上砍去……”學生們流淚了……
紀念,為了不能忘記的過去。
………【第一百五十六章 在忘記與銘記的兩岸】………
席慕容說:“生命是一條奔流不息的河,我們都是那個過河的人。”在生命之河的左岸是忘記,在生命之河的右岸是銘記。我們乘坐著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