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的能力。
1981~1984年,美國國防採購費用每年增長25%,國防預算與新武器技術研發費用每年提高100%。同期,蘇聯的國防預算只增長了45%。1984年春,蘇聯把更多的資源轉到高技術軍事部門,花費了數百億美元巨資也只能勉強對美國的戰略防禦倡議作出不對稱的響應。戈爾巴喬夫上臺後,宣佈蘇聯要大幅度增加在機械製造方面的投資,尤其要增加在儀器裝置、機器人、電子學和計算機技術領域的投資,並且要儘快取代陳舊的設施。蘇聯將發展電子學作為非常優先的專案,以縮小與西方的差距。
但是,蘇聯的雄心壯志卻需要透過出口石油與天然氣換取真金白銀來完成。石油與天然氣出口對蘇聯來說生死攸關。石油出口佔到用於在國外購買技術和糧食所需外匯收入總額的60%以上。
1982年,中央情報局的情報分析認為,蘇聯每年能從西伯利亞天然氣交易中獲得80億美元的收入,蘇聯可能用這些外匯去購買支撐起工業基礎和軍事機器的西方先進技術。同時,對西歐國家來說,則有可能使它們更加依賴於蘇聯石油與天然氣。1981年12月底,里根開始對蘇聯進行經濟制裁,同時對蘇聯建設天然氣管道急需的裝置和技術實施禁運。美國關閉蘇聯設在美國的採購委員會,終止了海運協定的談判,中斷了日本和蘇聯在庫頁島周邊地區的能源合作開發計劃,拒絕簽訂美蘇關於能源和技術合作的新協定。
為換取足夠的西方技術與糧食,蘇聯減少對東歐衛星國的油氣出口以增加對西歐的出口。加劇了蘇聯與東歐國家之間的矛盾。1983年,蘇聯向西歐16國提供了5300萬噸石油及其製品,滿足了這些國家10。1%的需求。1981年,蘇聯同西德簽訂合同規定從1984年開始的25年內提供105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價值440億美元。1982年,蘇聯同法國簽訂了為期25年的天然氣供應合同,從1984年起,蘇聯每年向法國提供8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蘇聯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增加天然氣出口以彌補因油價下跌而造成的外匯收入減少,但是,這就使蘇聯不得不減少對東歐國家的石油出口,加劇了東歐的經濟困境。戈爾巴喬夫後來回憶說:“我們被迫壓縮了對經互會夥伴的石油供應,其中包括對保加利亞的石油供應。保加利亞,還有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對此感到非常窩火。”
美國設法壓低石油價格,對蘇聯的經濟將造成毀滅性的影響。要達到這一目的,關鍵在沙特。沙特在歐佩克組織中充當了機動產油國的角色,調節自己的石油產量以保持石油價格的穩定,要麼降低產量以抬高石油價格,要麼減少產量以降低石油成本。
原本蘇聯對阿富汗的入侵就讓沙特有種受到軍事威脅的感覺。而當時在沙特王國境內,很多得到敘利亞和伊朗暗中支援的伊斯蘭革命組織正在策劃反對王室的陰謀。他們宣傳:“我們的組織正在沙烏地阿拉伯採取行動,我們開始把目標指向反動的沙特王朝,其目的就是要推翻它……(沙特王室)透過武力和欺騙奪去了伊斯蘭最神聖的土地,因此我們將真誠地與其他穆斯林信徒共同奮鬥,奪回我們的權力,趕走這些暴君。”穆斯林極端分子在利雅得策劃爆炸事件,使沙特政權面臨著嚴重的內部威脅。
美國答應為沙特政府保駕護航,以此來換取沙特降低油價的支援。中央情報局、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加利福尼亞美孚石油公司、埃克森石油公司和德士古石油公司的人員與沙特國王法赫德、石油部長謝赫·亞曼尼進行了多次會晤。美國政府確保讓沙烏地阿拉伯人購買到先進戰鬥機,並將最先進的“毒刺”導彈運到沙特。美國還建立了一個新的軍事司令部美軍駐中東司令部,美軍戰地指揮所將與美國軍艦“拉薩爾”號保持永久性的聯絡,它是美軍駐紮在海灣的一支艦隊的旗艦,也是美軍駐中東司令部所屬部隊在美國本土的戰地指揮所。里根總統甚至給法赫德國王發了一份正式照會,明確承諾美國空軍將開始實施“和平盾牌”行動。這一行動將是在北約成員國之外部署的技術最先進的綜合防空系統,可以透過計算機處理的控制、指揮和通訊系統,能夠將沙特的飛機與各個地面指揮中心和遠端雷達站連線起來。
對沙特來說,降低油價並非難事。因為沙特開採石油的成本非常低,平均每桶1。5美元。油價再低些,只要石油出口多,仍是利潤豐厚的買賣。在“和平盾牌”行動開始後的4個月,即1985年8月,沙特擰開了石油龍頭,淹沒了世界石油市場。在沙特增加石油產量的頭幾周裡,日產量由不足200萬桶猛增到大約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