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美軍從南部越過科伊邊界,英軍在法奧半島登陸上岸,先在烏姆蓋斯爾、法奧一線發起攻擊,爾後沿著巴士拉———納西里耶———巴格達這條由南向北的進攻軸線,兵分兩路,向北推進。但美英聯軍不是步步為營式地逐點推進,而是堅決貫徹“直取巴格達,窮追猛打薩達姆”的作戰企圖,不管沿途各個要點打得下打不下,統統先作“扼要處理”,主要兵力堅定不移地向北快速前插。右路的美陸戰一師還沒等攻下南方重鎮巴士拉,便將這塊硬骨頭甩給了英軍第七裝甲旅,它自己則繞城而過,迅速向北推進。左路的美軍第三機步師越過科伊邊界後,其先頭部隊以每小時40公里的速度向北挺進,不到一天已突進200公里,很快插到了納西里耶一線。伊軍在納西里耶的抵抗很頑強,戰鬥打得很激烈。但同樣,美軍只留下海軍陸戰隊繼續攻打納西里耶,第三機步師主力則抽身北去,繼續挺進巴格達。
巴格達的陷落與美軍的新戰法(2)
其間,由於烏姆蓋斯爾、巴士拉、納西里耶等地的伊軍抵抗比較頑強,戰鬥較為激烈,又遇上沙塵暴,美軍補給一時跟不上,美軍前線指揮官中曾一度出現過“暫停進攻”的呼聲,以便“進行休整、重新部署和等待增援”。有些人希望等待裝備最先進的第四機步師到達後再繼續進攻。但是,五角大樓和美軍高層決意要把“直取要害”的作戰指導思想貫徹到底。小布什在與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參聯會主席邁爾斯、前線總指揮弗蘭克斯等人磋商後明確表示:“不能停頓”,要“繼續把注意力集中在攻打巴格達上”。中國古人說:“夫戰,勇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戰爭沒有休止符。不能停,不能等,接著打。美軍第三機步師、陸戰一師,以及稍後。4。 013 從西線加入戰鬥的第一○一空中突擊師,也包括英軍的部分兵力,都“不停頓”地直插到了巴格達。插得最快的第三機步師所屬第七裝甲騎兵團,三天內穿越700公里沙漠地帶,跨越幼發拉底河,插至距巴格達70餘公里的卡爾巴拉地區,出盡了風頭。
美軍向巴格達推進速度之快,讓有些國外媒體已找不到規範的軍事用語來形容,連連驚呼:“美軍狂奔巴格達!” 三 美軍的巴格達攻城戰,完全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攻城戰,它採取的是“萬軍陣中直取薩達姆首級”的戰法。沒有以絕對優勢兵力將巴格達四面包圍,沒有實施長時間圍困來“圍以待變”,也沒有發生殘酷慘烈的巷戰,只在薩達姆國際機場打了稍許像樣的一仗,為攻城部隊開闢了一條空中通道,以便於運送作戰物資和傷員,也便於後續部隊裝備人員可以從空中走廊直接進入巴格達市區。
巴格達攻城戰,好比一場形式新穎的大型演出,大幕一拉開,連主持人都不用,報幕、序曲統統免了,三下五除二,直接進入了主題,幾輛美軍坦克已經開到了巴格達市中心。又一眨眼工夫,美軍已經佔領了薩達姆總統府。全劇幾乎沒有“高潮”,簡約得只有一句臺詞:尋找薩達姆,逮捕薩達姆,炸死薩達姆! 請看巴格達攻城戰的主要經過: 4月4日,美軍佔領巴格達薩達姆國際機場; 4月5日,美軍第三機步師攻進巴格達市內“心臟地帶”; 4月6日,美軍開進巴格達市區; 4月7日,美軍在薩達姆官邸內升起美國國旗,薩達姆總統府成了美軍指揮中心; 4月8日,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宣佈薩達姆已失去對伊拉克的控制; 。5。 014 4月9日,美軍坦克開進巴格達中心廣場,美軍士兵爬上坦克,升上托架,將鋼索套上薩達姆銅像脖子,然後坦克發動,轟然一聲將薩達姆銅像拽倒,圍觀的巴格達市民有的歡呼、有的哭泣。
4月10日,伊拉克駐聯合國大使杜裡面對蜂擁而上圍堵逼問的新聞記者,向世界宣佈道:“遊戲結束了!”
短短六天,倏忽之間,巴格達陷落了,薩達姆及其高官們“集體消失”了,伊拉克政權“消亡”了。
“其亡也忽焉”。
四 至少有兩個問題是無論如何必須回答的:一,美軍為什麼能夠這麼“狂”?二,伊拉克為什麼敗得這麼慘?
這裡先回答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將放到後面專門談。
美軍為什麼能夠這麼“狂”?
簡言之,美軍靠的是打資訊化戰爭的實力和技術。有了打資訊化戰爭的實力和技術,它就敢於在戰場上呼風喚雨,毫無顧忌,橫行無阻,“欺人太甚”。對此,伊軍毫無辦法,因為這是一場非對稱戰爭。
美國的軍人和非軍人,都對中國的《孫子兵法》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們對孫子“不戰而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