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確是有些不理解了,火炮怎麼會沒有後坐力呢?這簡直就是在開玩笑。
葉春秋從他的臉上便知道他心中所想,笑了笑,而後道“若是沒有後坐力,或者說,後坐力減輕,足以讓船身可以承受,對於海戰來說,有多大的影響?”
葉穆見葉春秋說得認真,而且葉春秋所說的,只是假設性的問題,因此忙道:“若是如此,那就真正了不起了。”他搜腸刮肚地想著用詞,繼續道:“若是可以用新式的火藥,威力巨大,射程也足以提升許多倍,這在海戰之中,可謂是無往而不利,自然……想要消除後坐力……”
葉穆接下里的話沒有說下去,葉春秋卻是明白的,便沒有再繼續問下去。
在木質戰艦時代,火炮確實是受制於後坐力,威力越強,射程越遠,就意味著艦船自身被衝擊的力量越大,若是能解決這個問題,就意味著艦船將會真正步入堅船巨炮的時代,在這個還在用火藥發射鐵球的時代,完全是碾壓啊。
而事實上,後世確實有一種武器,叫做無後坐力火炮,主要採取的是單兵肩扛式的方式,也就是說,一個士兵將其扛起,便可以發射,這後坐力可以使一個士兵承受,說明後坐力已經小到了微乎其微的地步。
葉春秋自然沒有興趣弄出什麼肩扛式的無後坐力火炮來,事實上,在現有的工藝和技術上,葉春秋怕也造不出來,可是這並不代表葉春秋就此放棄運用新式火藥在艦船上的念頭。
在葉春秋看來,這個無後坐力的標準大可以放寬一些,盡力去消除後坐力,再採用最新的炮彈工藝。
那種裡頭裝填火藥的子彈製造困難,可是比其巨大十倍二十倍的炮彈要製造起來卻是容易得多。
葉春秋大抵地瞭解了無後坐力炮的結構,其結構倒還算是簡單,並不複雜,這令他放心了不少。
於是用過了午膳,便下了船,帶著人就近在天津衛裡下榻,當夜,葉春秋便繪出了無後坐力大致的結構出來,交給了隨行的研究員去研究討論。
他現在更多的也只是做啟發的工作,這些研究員已經有了足夠的經驗,對於機械的結構也越來越精通,往往葉春秋一張草圖,為他們開啟了一扇全新的大門,緊接著,便能大致根據草圖生產出試驗品,接著不斷去除錯和改良,使葉春秋的構思經過無數次的可行性研究之後,最終地成為變現為實物。
(未完待續。)
第一千六十八章:天價(第四更)
次日清早,葉春秋自天津回京,免不了去鎮國新軍大營一趟,鎮國新軍大營裡的操練如火如荼,尤其是水師人員,而今都換上了威風凜凜的巨鯊服。
自然,在陸地上,或許這些傢伙威風凜凜,軍容整潔,可葉春秋完全能想象,等他們真正上了船,怕就成了一群衣衫襤褸的‘乞丐’了。
佛郎機的水手與水師的人員相互磨合,也開始見到了一些成效,夜課的知識,已經不只是語言了,已經開始有佛郎機人講授一些航海的知識,當然,現在大致是一些基礎的常識,如何辨別風向,如何透過羅盤辨別方位,如何識別暖流,如何規避暗礁,還有船上可能發生的疾病,以及船上作戰的技巧。
水師人員們聽得極為認真,這時代的讀書人,畢竟多是苦讀四書五經出來的,都曾有過用功苦讀的精力,這時代的誘惑並不多,學習總比下地做農活要好,自然而然,在學習海洋知識上,也就肯用功了。
除了這些,要學的還有山川海圖志之類的東西,無非就是讓他們明白大致的地理概念,比如地球是圓的之類。
這些倒是沒有人給他們帶來太大的思想衝擊,在佛郎機,地球是圓的,或是日心說,顛覆的乃是神權,即將教會根植了千年的理論基礎打破,所以才會發生所謂的思想顛覆。
而在大明,大家的概念大抵就是天圓地方,至於是太陽圍著地球轉,或是地球圍著太陽,除了給人一種新鮮感之外,並不會滋生出太多的情緒。
葉春秋對於水師的進步,倒是頗為欣慰,這便是招募精英的好處啊,學習能力強,理解能力也是非同凡響,自己千方百計地維護鎮國新軍形象,樹立一種鎮國新軍唯貴的概念,為的就是招募這樣的精英入營。
此時的佛郎機,絕大多數水手是底層的百姓,在這一點上,鎮國府水師就有了極大的優勢,知識就是力量!即便他們從前學習的只是四書五經,可是透過學習,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非同凡響,這可比尋常的文盲不知高到哪裡去了。
在鎮國新軍大營裡轉了一圈,沒有什麼特別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