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言,更可怕的是兩個他絕對控制不住的人,一個便是名動天下的方巨俠,自哲宗以來;義行俠績,名滿天下,功德手段,振奮人心,可是蔡京始終無法招攬這等視功名為無物的不世志士。
另外還有“神人奇士”關七,哪怕蔡京就算收買了半個“迷天盟”,都沒辦法讓這個完全無法捉摸他武功高低,所求何事,甚至還無法證明他到底是不是一個白痴,甚至有的武林同道懷疑他究竟是不是一個“人”!或者,連他所主持的“迷天盟”也比較好掌控。他正要“迷天盟”為他幹一些神不可知鬼不可覺的大事。
當然,在京城還有許多不讓他攏括,卻比較支援“神侯府”的組織,例如“金風細雨樓”的蘇遮幕父子——子要比父更狠更辣也更不受操縱——以及“發夢二黨”的市井之徒領袖人物:
溫夢成。
花枯發。
擅於鬥爭的蔡京,當然想肅清這些異已,他本身就形成了一個江湖。
比外面仇殺的江湖更陰險,更歹毒、更不擇手段,為禍更深遠廣大的江湖。
故此,蔡京要解決將建立的“神侯府”,以及意圖摧毀“一點堂”,他大可不必親自出手,而假他人之手。
他要“假”人之手,人多隻以為是他的政敵、同僚,倒如李彥、梁師成、童貫之流,其實,他“假”的不只是“外人”之手,他也同樣“假”自己人之手,“家人”之手。
他的“家人”,當然包括正當權,據位不比他小,掌權不比他少的胞弟蔡卞,還有正扶搖直上,在皇上面前新寵的親子蔡攸。
在朝廷的鬥爭裡,現實的江湖裡,像蔡京這種人,自是連自己的都防,自家人都鬥,連一家人都不放過。
現實裡的江湖,一向要比小說裡的更殘酷——這一點,只有不讀史和不肯面對現實的人,或根本涉世未深的人才不置信。
不信?沒有關係。相信的人也許反而可以在悽風苦雨水深火熱的考驗中堅持激濁揚清,揚善棄惡,持志不懈,見義勇為。對那些未經世事一味自以為清高憤慨而驟陷入大染缸中的年輕朋友,一個江湖大浪打下來,一陣武林大風颳過來,不是沉下去了,沉到底了,偶爾上來再冒幾個憤憤不平的泡沫,不然,就被橫掃出去,掃到世外高人不食人間煙火的地段七孔生煙一逕兒冒火去了。
●
當時蔡氏一族,權傾天下,一門三公相,寵愛榮耀,無與倫比。
可是,就跟武林中的門派幫會一樣,聯合起來,以壯聲勢,以增利益。
當時武林中的七幫八會九聯盟,乃至初起的“天下幫”,後來的“權力幫”,皆如是觀。
不過,一旦實力豐足了,羽翼豐厚了,資貲也富裕了,彼此之間,難免又有衝突,相互傾軋,暗自嫉妒,此消彼長。
縱是一家人,也難免有私心,有異志。
當時,朝中自以蔡京權最大。
但卻是最不穩。
他已給“下放”了兩次。
——也就是說,給政敵和君主“彈劾”、“貶謫”和“失寵”了兩回。
在朝最穩的反而是蔡卞。
在蔡卞在前朝已然得志。王荊公甚至把愛女也妻之於他,可見重視。蔡卞亦以新黨自詡,幾位王爺,對蔡卞倚重,還在蔡京之上。
()
蔡卞得志,猶在蔡京之先。
然而最受寵者,反而是蔡攸。
蔡攸年輕,長得相貌俊秀,談吐得體,進退有據,地位又不致對朝中權宦具威肋,所以,老一輩的權臣,例如梁師成、章敦、安敦、李彥到米蒼穹、皇后、寵妃,對蔡攸特別寵愛,連公主都是蔡攸的媳婦兒。
蔡京曾失意於仕途,流放於外,總算透過富紳權宦鄧洵武、童貫、徐如常、範致虛等人為他說項,以及他胞弟蔡卞替他聯結拉攏,蔡京才得以重主政權,這一點,對外人而言,蔡京覺得有點欠情;但對蔡卞而來說,做弟弟竟然可以反過來“扶他一把”,對心胸狹窄而一向示人以磊落大方的蔡京來說,是奇恥大辱。
於蔡攸,他本來是有心扶植,以便父子聯手,一氣同心,若有所需,可一齊出手對付蔡卞一系。
只是久而久之,蔡攸得寵,頃間坐大,已到了駸駸然青出於藍的地步。何況,蔡攸遠比他年輕得多,萬一竄升過速,騎在他這個老父頭上,這怎得了!?
別的蔡京還能按部就班,步步為營,不以為忤,但對蔡卞和蔡攸學他手法,仿他風格,豢養收了一班武林高手。
高手,殺手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