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以後,把侵略矛頭指向了捷克斯洛伐克。希特勒的計劃是先佔領德捷邊境的蘇臺德區,然後再吞併整個捷克斯洛伐克。一旦德軍佔領了捷克斯洛伐克,歐洲的大門就等於敞開了。向東既可以進攻蘇聯,向西又可以進攻英、法。
阿道夫·希特勒在對蘇臺德區提出了擴張的要求之後,皮球又落到了英法兩國的腳下了。他們是選擇為了保護捷克和斯洛伐克的利益而和德國開戰,還是繼續的忍讓,滿足德國的擴張野心呢?
毫無疑問,這一次英法兩國依舊選擇後者。對於他們來說,儘管戰爭已經無法避免了。但是,儘可能的將戰爭推遲,對於他們來說更加的有利。如果德國能夠先對蘇俄發動進攻,那麼,他們會毫不留情的在那個時候狠狠的捅德國人一刀,將德國人徹底擊敗,以保護自己的利益的。
3月中旬,英國首相內維爾·張伯倫召開了內閣會議,會議的議題只有一個,那就是如何應對德國人的擴張,怎麼樣才符合大英帝國的利益。
“先生們,德國人在得到了奧地利之後,並不滿足。他們對捷克的蘇臺德區又有了野心了。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是否要繼續保護捷克和斯洛伐克呢?”內維爾·張伯倫問道。
“首相閣下,德國人的要求,恐怕不僅僅是蘇臺德區,而是整個捷克,甚至還包括了斯洛伐克。捷克有著歐洲第二大的兵工廠。如果德國人得到了捷克和斯洛伐克的話,這對於我們來說,可不是一件好事。到時候,德國人的軍事力量將更加強大的。”陸軍大臣萊斯利·霍爾警告道。
“就算德國的第了捷克和斯洛伐克,對於英國來說,也不會構成威脅的。德國人的海軍,幾乎等於一片空白。皇家海軍可以輕易的碾壓他們,保衛大英帝國。”海軍大臣查特菲爾德說道。
“那法國呢?如果德國人對法國動手,一旦法國被打敗的話,這對於我們來說,將是一場災難。”萊斯利·霍爾說道。
“法國可是歐洲大陸第一陸軍強國。德國人想要打敗他們,恐怕沒有那麼容易的吧。到時候,我們也可以派遣遠征軍,支援法國人。這場戰爭,最終還是會演變成上一次世界大戰的樣子。我們可以憑藉在資源方面的優勢,生生的將德國人拖垮。”財政大臣約翰·西蒙爵士也說道。
“這場戰爭,遲早會爆發的。我們現在做的,只不過是儘可能的延遲戰爭爆發的時間而已。英國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完成武裝,這樣的話,我們才能夠應對未來的戰爭。另外,如果德國完成了擴張之後,他們順應我們的要求,向蘇俄發動進攻,那就再好不過了。”外交大臣安東尼·艾登說道。
很顯然,蘇俄對於整個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的威脅,英國人一直都沒有忘記。所以,他們巴不得攛掇德國人先去進攻蘇俄。更何況,蘇俄的實力也是非同小可的。德國人想要打敗蘇俄,可不是那麼容易的。最後的結果,極有可能是一個兩敗俱傷的下場。到時候,英國在參加戰爭,就能夠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戰爭的勝利了。這對於英國來說,無疑是最有利的。
綜合了大家的意見之後,內維爾·張伯倫首相已經知道該怎麼做了。
3月底,英國首相內維爾·張伯倫表示,“我放棄了對捷克斯洛伐克給予保證的念頭”,並拒絕了蘇俄關於英法蘇舉行三國會談,討論如何履行蘇捷、蘇法條約,共同對付德國威脅的建議。
4月底,內維爾·張伯倫邀請法國總理達拉第到倫敦商談,勸達拉第向德國屈服,並明確告之英國不會為捷克斯洛伐克作戰。
5月份,阿道夫·希特勒派遣德軍開始向捷克邊境集結,進行武力恫嚇。
英法兩國首腦及外長在倫敦商定,“凡是蘇臺德日爾曼族居民佔50%以上的全部領土,都直接轉讓給德意志帝國”。英德會談後,張伯倫對記者說:“不論英國還是法國,都不會出兵支援,捷克斯洛伐克國家不能按目前的樣子存在下去,為了和平的利益,英國贊同讓蘇臺德區‘自治’”。
希特勒更是兇相畢露地叫囂:“如果10月1日蘇德臺區還沒有交給德國,我希特勒就是打進捷克去的第一個士兵”,同時他命令德國命軍隊必須在9月30日做好“綠色方案”計劃的行動準備。
在希特勒的不斷逼迫之下,英法兩國只得屈服。
9月29日,慕尼黑會議正式舉行,中德意英法五國的代表參加了這一次的會議。代表中華帝國參加會議的是帝國駐德國大使蔣雨巖。在會議上,捷克的代表根本就不被允許進入會場。也就是說,在捷克代表根本就不在場的情況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