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莊公的想法有什麼變化,管仲摸不著;但他找到了解決摸不著的辦法。這個辦法是:儘快離開魯國地面,回到齊國內。這樣,就算是魯莊公的想法推陳出新,也沒用。
可這個辦法施行起來,比較有難度。想盡快回到國內,自己是馬拉松選手也不行,畢竟馬車不僅比人跑得快,而且耐力足。管仲也沒老孫那本事,翻個跟頭就到家。所以必須指望僕役們的兩條大腿,只要督促僕役們加緊趕路,積極遛噠;提前脫險,不是問題。可是他說話在這裡不算數,暫時的政治面貌還是囚犯。如果站出來吆五喝六地指使民夫,帶隊齊國使臣不給你兩巴掌,就算你有面子。
有勁使不上,或許危險就像債主一樣很快不期而遇,管仲心急如焚。只恨僕役們個個不是神行太保,自己有土行孫的本領——地遁。
車輪向前滾動得愈漸緩慢,僕役的腳步愈發沉重,管仲心裡的急火幾乎要冒煙。隨著一聲吆喝,車輪停止,管仲心底的火到了燃點,對僕役光火道:“為何停車?”
趕車的僕役非常理直氣壯,說:“休息,吃飯。不然,下午咋趕路?”
不能再這麼等著迎接危險了!管仲鼓足勇氣,趁著大家忙活吃飯休息,向使臣提出了要求:要抓緊時間,加快速度,假如魯莊公反悔,派人追上來,不僅殺我,恐怕還要連累大家。
話說完了,管仲做好了遭白眼的心理準備。沒想到,使臣一口答應,並立即把加快行進速度的精神,向僕役們做了傳達。然後告訴管仲,咱們就這條件,要想走得更快,不被追上,你還得想辦法,我的腦子不夠用。把話撂這,他就吃飯去了。
使臣明白,這趟差事不好辦,搞不好會很麻煩。就剩一個鮮活的管仲,如果站著出來,躺著回家,自己輕則飯碗砸破(采邑減少或收回),重則性命堪憂。再者,萬一魯君反悔,派兵追上,那自己為了不辱使命,定要與之死戰;結果不難預料,自己受管仲連累,為國捐軀。為了保險起見,還是早到家的好。
僕役招呼管仲吃飯,管仲說:“我不餓!”
生命有可能隨時失去,堅持的理想也將隨之飄散。哪有閒心吃飯?
如何提高速度,儘早到家?這個問題難住了管仲。要提高速度,只能靠僕役的兩條腿,別的條件根本不具備,想都甭想。而要僕役們的這兩條腿持續有力地邁下去,有兩個辦法,一個蠢辦法,一個巧辦法。蠢辦法是拿鞭子趕,巧辦法是讓大家自覺。
拿鞭子趕比較省事,讓帶隊的使臣吆喝吆喝,揮揮胳膊就行了,可效果不見得好。被人像趕牲口一樣的趕著,屬於受迫性行走,雖然僕役們就是牲口,可他們比牛馬有思想。你揮動鞭子,他走快點,你胳膊剛放下來,他立刻放慢腳步。不像牛、馬似的,只要有人趕,有多大勁使多大勁。
強制趕路,如果運氣好,再趕上這幫僕役中有幾個自尊心強一點,逆反心理重一點的;給打急了,成心拖延時間,就盼魯國軍隊追上,立刻就地投降。反正在哪兒都是當奴隸,愛咋咋地!所以,這個方法只能短時間有效,解決不了長期問題。是個蠢辦法。
大家自覺加快步伐,團結、緊張、嚴肅,而不失活潑;既輕鬆又省體力,真是個好方法。但是思想工作不好做,大家都是第一次見面,自己的身份又是被遣送人員,沒有威信,誰會聽你的?
管仲看著吃飯很香的僕役們,正在胡思亂想;忽然注意到,在一片嘈雜的咀嚼吧唧嘴聲中,有個年輕的僕役,一邊大口吃飯,一邊低聲哼唱自己剛才路上演唱的歌曲。
管仲一拍腦門,找到了解決答案,還得唱歌。但不能是獨唱,而是合唱。
大家知道,悶頭走路很容易疲勞。而邊走邊唱,則使人精神放鬆,情緒愉悅,行走矯健,忘記勞累。但必須是節奏明快的,來首《二泉映月》,那更走不動了。
正好這個年輕的僕役走到車邊來收拾東西,管仲問:年輕人,這歌好聽嗎?
僕役笑著點下頭,說:好聽,小人喜歡,走路唱著也帶勁,不覺得累。
管仲又問:那你怎麼不大聲唱出來?
僕役說:“小人聲音大,怕驚擾了老爺。他們那幾個也會唱,就是不敢,怕老爺不高興。”
管仲言道:砌!我是什麼老爺,現在是囚犯。下午趕路的時候,大家一塊唱,熱鬧熱鬧。總是一個人乾嚎,沒勁!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黃鵠之歌與寡婦不再嫁
於是不久,在公元前685年冬季的魯國大道上,出現了一支情緒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