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則揮起刀來,朝前撩了馬耳朵,朝後劈了馬屁股,弄不好還能把自己的腳剁下來。
所以,一般來說,騎兵得先騎在凳子上練刀。
一時間也找不著一百多條凳子。這個時候,朱汀想了個法子,將士兵們都騎在牆上去。
這些天來,一百多騎兵在土牆上騎成一溜,“哈,呼,哈,呼!”地在軍官們的指揮下費力地揮舞著手中的木棍,倒也顯得極為壯觀。
當然,因為人實在太多,把牆弄塌,以至摔掉了兩個騎兵的腿這種非戰鬥減員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叫孫元哭笑不得,也無可奈何。
騎兵再怎麼說和火槍手一樣,也是技術兵種,短期內也看不出任何成果,這場戰役也指望不上他們。
相比起一百個騎兵,新加入寧鄉軍的一千俘虜兵才是關鍵。
以前的孫元軍都是一個千戶所出來的軍戶,明朝的戶籍制度之嚴格超過現代人的想象。一個軍戶出門百里,就得到衛所開具路引。否則,一旦被抓,就能當成流民直接充軍就邊。而且,他們種的是軍官的地,吃的是軍官的餉,可以說已經徹底依附在軍官的身上。對於他們來說,上級千戶老爺就是他們的天,直接決定他們的個人命運,同十九世紀的俄羅斯農奴制度有幾份相象。
正因為同在一個千戶所世代做軍戶,經過一兩百年的通婚,士兵和士兵之間通常都粘點親帶著故,對孫元這個官長也有一種盲目的忠誠。
但這一萬多俘虜,以及充實進軍隊的一千新兵對他孫元對寧鄉所是否有歸屬感,卻讓孫元有些頭疼。
據孫元所知道的,這一萬多人的成分非常複雜。有陝西農民、山西軍戶、河南裹脅過來的流民,還有部分官兵。
本來,按照孫元的意思,清流關一戰之後,他就會對部隊進行甄別。如果俘虜沒什麼問題,都會統一釋放回家。當然,發路費這種事情他還是不肯幹的。開玩笑,我現在都窮得一逼,想的就是發戰爭財,從賊軍手頭搶些軍資。這次好不容易弄了五萬兩白銀的財物,這兩年的軍餉和士卒的吃穿總算有了著落,怎麼可能就怎麼平白拿出去開善堂?
而且,若是都將他們給釋放了,孫元不認為這群人能夠穿越混亂的戰場平安回家。搞不好又會逃到張、高農民軍那裡去,這不變相得充實了敵人的實力嗎?
想了想,孫元決定收留他們,讓他們戰後回寧鄉去,做自己的軍戶。
186。第186章 惱火的韶偉
於是,孫元就下了一道命令給所有的俘虜,大意是,大家以前雖然從賊,可都是情有可原。一是家鄉遭了災,這才挺而走險,做了賊人;二是被俘虜的官兵;三是裹脅而來的善良百姓。
等到此間戰事結束,若願回到家鄉的,可自行離去。但在俘虜營這這段時間,大家都得聽命行事,否則軍法無情。
當然,如果有人願意加入我寧鄉軍,願意做我的軍戶,我孫某歡迎。
俘虜中很多人以前就是軍戶,現在投降寧鄉軍不過是換個老闆吃飯,自然是千肯萬肯。再說,如今的大明朝還有很大的號召力,乃是正統。大家做了賊軍,內心中也將自己當成叛逆,知道這樣做是不對的。現在重新做大明朝的子民,自然是肯的。
河南和陝西那邊裹脅而來的農戶還有些顧慮,畢竟以前他們士農工商,農戶是排在第二位的。現在突然變成軍戶,賤民,感情上接受不了。可轉念一想,如今河南陝西已經變成了一個大戰場,要想在這兵荒馬亂的年月回到家鄉已經沒有可能。就算是冒著九死一生,回到依舊災禍連連,殘垣斷壁的故鄉,等待自己的依舊是餓死這條絕路。還不如給孫將軍做軍戶,好歹也有一口飯吃。
想到這裡,幾乎所有人都加入了寧鄉衛,做了孫元的軍戶和徒附。
既然做了人家的軍戶,孫元要抽丁壯充實軍隊,大家也覺得很正常。軍戶,不就是種田、當兵、吃糧嗎,沒什麼不對。
很快,一千多可用之兵就被選拔出來。
事實證明,孫元對新兵們是否和自己一條心的顧慮完全沒有必要。
明末的軍隊說穿了,依舊是自古以來的那一條,士兵對中低階軍官效忠,中低階軍官對統帥效忠。雖然國家、意識形態什麼的,都是狗屁。咱們眼睛裡只認得上司。誰給咱們飯吃,咱們就給誰賣命。
明朝時期的軍隊,爛就爛在這裡。
至於民族思潮,在清兵入關之前,根本就不存在。
孫元也覺得在此之前做士卒們的思想工作毫無必要,也沒有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