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駙馬握的兵不多,可是加上平原王那邊和恭親王那邊,殿中尚書的還不能用,不過總體來說能暫時牽制方旻洙一時半刻,那麼剩下的就該由自己來解決了,自己得趕快才行。
小皇帝十五歲生日這天,恭親王總算快馬加鞭的帶了一部分將士趕到洛陽,趕上了小皇帝的生辰宴給皇帝慶生。
太后宴請群臣為小皇帝祝賀,之後帶著小皇帝在夜宴中陪坐了一下便雙雙離開。
從那天被崔鍾顯色齤誘之後方旻洙倒也沒再有異動,到今天恭親王回都城,過去這3天他也算安穩。
不想安穩也沒辦法,方旻洙被李家‘母子’從裡到外陰了一把,被太后抓了軟肋威脅不說,還被看起來不會咬人的小皇帝分去一部分兵權,正暗自懊惱時太后請回的恭親王又抵達都城,真是處處不順啊。
不過只要不說出太后是男人的事,太后也不會指使平原王捅出自己輕薄‘她’的事,所以這裡就算抵平了沒有威脅,大不了不說出這個秘密就是。
目前的問題是‘她’手上的兵權,到底是‘她’在唬人還是虎符真在‘她’手上?如果在‘她’手上,那麼自己一定要儘快在‘她’找到能授予兵權與自己抗爭的人之前動手才行。
動手的話也就意味著,要在不知道‘她’是否有兵權的情況下政變,那很危險,萬一兵權真在‘她’手上,‘她’不顧一切鎮壓,那自己勝算是一半的一半。
進也不是,退也不是,方旻洙抓破頭都無法下決策,出兵,危險,不出兵,給了崔鍾顯時間。
自己猜來猜去也只會越猜越亂,或許,該去探個究竟。
養兵千日,終須派上用場,方旻洙本想親自進宮再會會崔鍾顯,不過只到正殿便看到殿中尚書門下的精銳侍衛。
方旻洙也不想弄出什麼大動靜,所以暗暗退回。
回了將軍府,方旻洙召來暗下馴養的心腹,吩咐他們去盯緊太后和小皇帝。
前些日子方旻洙認為該先看緊殿中尚書,所以也派出一些人去了劉昌賢的府邸,結果那些人音信全無,方旻洙也沒什麼想不通的,大概都被劉昌賢的人給解決了,畢竟那是殿中尚書。
三十七
朝廷似乎又比之前穩固了一些,至少李秉憲是這麼覺得的,柔然之前攻的猛烈,可自從先帝西去,柔然或周邊的小國就沒了動靜,政事也不再那麼繁多。
最重要的,還是車騎大將軍有所收斂,雖然方旻洙之前一直拿捏的很好,也沒表現出什麼不敬,但是李秉憲一直覺得他在伺機而動,危機感始終讓李秉憲不能放心方旻洙,現在,那感覺消失了。
一派祥和的氛圍下,還有什麼是讓李秉憲苦惱的?就是他的母后。
十五歲的夜宴那晚,自己和‘她’一同接見了恭親王,接受了恭親王的生日賀禮,這些客套禮節過後,便是正事。
恭親王受命任職攝政王,這個李秉憲沒意見,可是,母后還提及了李惠麗,字裡行間是表示李惠麗將得到名分。
誰不知道恭親王疼這個女兒,李慧麗之所以不一般是因為他並非恭親王輕生的女兒,所以作為李秉憲皇叔的女兒,李慧麗和李秉憲通婚不算亂齤倫。
既不是親生女兒,那為何李慧麗還很受器重?她的生母是便是先皇李贊熙的乳母,保太后孫佳仁,孫佳仁自哺乳先皇李贊熙後,唯一的女兒便託付給了平日交情不淺的恭親王,過繼為恭親王之女。
雖然後來保太后孫佳仁失勢,因為擅自對崔鍾顯下手被李贊熙給送出皇宮,可是這並不影響李慧麗的地位,恭親王一直都對他視如己出,所以,恭親王聽太后有意立李惠麗為正妃,當然高興,只是李秉憲不高興了。
年僅十五歲的李秉憲不太懂感情,但是他是知道自己喜歡這個名義上的母后的,不管是出於何種喜歡,反正就是一種好辨別的直率好感。
‘她’代替親生母親照理自己,‘她’是自己最欽佩的父皇的寵妻,這些是李秉憲對崔鍾顯有好感的起因。
李秉憲也不會看不出來‘她’是如何幫自己坐上皇位的,不僅如此,‘她’在替自己鞏固江山,安排了一切有利因素在自己身邊,給自己打理好了所有。
心中對‘她’有的不僅僅是尊敬,李秉憲拿捏不準那感覺,只是對被催促選妃日趨的煩躁。
既然心煩那就不去想好了,李秉憲乾脆趴在龍床上做起白日夢來。
或許是想事情想多了,大腦需要休息,小皇帝趴了一會兒就真睡著了,還做起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