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9部分

是在削弱皇權,但卻是讓皇帝的位子越發牢固。因為改革之後的皇帝位子更像一個空殼,擺擺樣子而已,但是,誰要是想要奪這個空殼,卻要揹負量刑最重的罪名,在牢中被活活折磨一輩子。

付出與回報根本不成正比,這種賠本的買賣誰會去幹?

由此,曹休恍然頓悟。雖然對其它十幾項改革也有不滿的地方,但已經被吳凡回駁得啞口無言的他,此時只能默默地退回班列。

接下來,又有數人針對改革提出質疑,無一例外全部被吳凡駁論回去。滿朝文武一個個聽得頗有茅塞頓開之感,其中不乏很多人已經開始對改革後的這個國家面貌心懷憧憬。

甚至,原本處於保守反對派中的群臣,也有一半以的人開始轉變立場,或是無言中立,或是直接支援吳凡的改革。

至此,支援與反對改革的群臣比例,由最開始的3:7,變為現在的7:3

兩者正好顛置過來。

第一個出言反對改革的楊彪,這時再度站出來向吳凡拱手道:

“吳大司馬,老夫頭腦愚鈍,以至不能理解改革之真髓。經過吳大司馬一番駁論,老夫終於看出些苗頭。然而,這十五項改革力度之大,牽動之廣,堪稱史無前例。一旦失敗,後果不堪設想;但若成功,整個國家將煥然一新。老夫年事雖高,卻仍懷一顆報國之心;老夫願協助吳大司馬改革,只為國家強盛。不求此舉有功,但求無罪於後人。”

和楊彪報著同樣想法的人,大多是一些老臣,比如一直沒有說話的御史中丞王允,因為是吳凡的岳父,雖然一開始是反對改革的,但也不好開口直言。不過,在聽過吳凡這一番駁論後,包括王允、楊彪在內的一班老臣也有很多人的思路轉換了過來。

但是,他們這些人往往做事持重,謹慎,而且年事已高,這輩子在功名已經不求有什麼升遷,只要不會被後人釘“頑固保守派”的標籤,遺罪於後人就已是滿足了。

這也就是楊彪所說的,“不求此舉有功,但求無罪於後人”的本意。

吳凡聽罷點了點頭,雖然沒說什麼,然而,能夠爭取到一部分老臣的支援卻是當初他所沒有想到的。從這一點來說,吳凡此時的心情是十分欣慰的。

接下來,滿朝文武再無人站出來向吳凡質疑改革。吳凡便讓眾人散去,不過仍然要留住在鄴城,聽候接下來幾天裡關於改革的具體執行事宜。

就在群臣們互相竊竊私語,一邊談論自己對改革的看法,一邊散去之際;一直垂首默立的夏侯惇,這時抬起頭來看向吳凡,道:

“孟玄,我有一點始終想不明白,這十五項改革對你並無半點益處,反而會讓你的利益受損。但你卻為什麼要極力推行改革?”。

第323節 初步改革

第323節初步改革

夏侯惇不僅是曹氏親族,而且他還是曹氏親族中掌權最重的人,他的話自然非常有份量。

另外,夏侯惇和吳凡還是結義兄弟。出於這層關係,夏侯惇一直沒有說話,直到吳凡已經要離去了,這才出言問道。

吳凡停住腳步,沉吟了一會兒,看向夏侯惇道:

“五哥的問題其實很簡單,用四個字就可以概括:人各有志。”

言罷,吳凡微微一笑,拍了拍夏侯惇的肩膀,顧自離開了。

留下夏侯惇等一眾曹氏親族,看著吳凡離去的背影,默然無語。

一個人的志向並不是恆久如一的,而是會隨著自身條件的改變而改變的。

普通人,當衣食尚成為生存問題的時候,他的志向可能是吃飽穿暖。當他過起豐衣足食的日子後,他可能就會想到女人,也就是常言所說的溫飽思yin欲。

而像吳凡這樣,衣食,女人,地位,功名……什麼都不缺的人,他的志向自然不能再以普通人去衡量。

當然,同樣都是富豪,有些人樂於將自己的財富捐獻社會,讓更多的窮苦人民受益。而有些人則享受著奢華無度的生活,以窮苦人民看向自己時羨慕的目光而樂不可支。這隻能說人與人的素質有不同,格調有高低。

由此來看,吳凡顯然屬於前者。

再說離開宣和殿的吳凡,出了殿門後向右一轉,走過數道苑門,來到後宮。

他還惦記著曹衝的病情,想去為曹衝診治一下。

銅雀臺只能算是一座較大的行宮,和洛陽城正式的皇宮沒得比,不論是規模還是衛兵數量。甚至,由於曹沖年紀尚小,又剛剛成為皇帝,銅雀臺的後宮中連嬪妃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