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彪、蔡邕、王允夫婦,再加上老僕欒忠、欒福父子,加上欒奕本人總共只有十八人出席,按男女分兩桌落座,每桌只有八菜一湯,菜色算不上豐盛,卻都是欒奕最喜歡吃的。
酒足飯飽之後,一家子人圍坐一團各說各話,欒奕則考校起欒詩萌的學業。
在教育方面,興許蔡琰是秉持了小時候蔡邕嚴格教學的理念,對欒詩萌甚是嚴格。以至於詩萌年僅九歲便將四書五經牢記於心,《子奇言集》亦是倒背如流。
直讓負責發問的欒奕目瞪口呆,想當初他九歲時也沒有欒詩萌這般厲害。
欒奕遂問她平常是不是太過刻苦?
欒詩萌則回答說非但一點都不苦,反倒很有樂趣。她還說自己的父親是大漢堂堂天才,她這個做女兒的自然也不能落後,要做到虎父無犬女才行。
說到這兒欒平也跟著附和,“孩兒也要當天才。”
老爹欒邈聞言哈哈大笑,“好啊!咱家又要出兩個天才!”
說實在的,欒奕卻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什麼天才。因為他知道,具備這樣名號之人在外人面前看起來風光無限,實際上卻肩負常人難以領會的沉重責任和壓力。他實在不想孩子們再像自己這樣揹著大山度過一生了。
他又問欒詩萌,“小詩萌長大有什麼願望嗎?”
欒詩萌奶聲奶氣回答,“孩兒要做官!”
一聽這話,欒邈夫婦笑的前仰後合,“竟說傻話,哪有女孩子做官的!”
402女官
一聽欒詩萌說長大要做官,滿屋子人鬨堂大笑,“竟說傻話,哪有女孩子做官的!”
只不過,在所有人中唯獨欒奕沒有笑,因為引入女官正是最近一段時間他在考慮的問題。
他知道,自社會歸於男系以來,除特殊情況外權利幾乎便與女性徹底絕緣。來自21世紀那個男女平等時代的欒奕對此雖不認同,卻可以理解。
畢竟在不久之前,大漢這個辦事效率低下的時代,在各個領域的一應事宜中無論官職大小,體力勞動終歸還是多於腦力勞動。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即便是當朝丞相,也需要經常親手批閱和撰寫文案,而在神才紙問世之前,文字都是記載在竹簡上的。寫文案需要提刀在竹簡上刻畫,閱覽奏章需要端著好幾斤重的竹簡端詳半天……這都是相當費力的。
再比如基層的縣令,需要東奔西走考察民情,還需要焦頭爛額應付縣裡的大小事務,可謂磨斷了腿,說破了嘴。這等費力的活計,即便再聰明的女人也吃不消。
這也是女人無法從事公差的原因之一,而這一誘因隨著神才紙的問世,筆墨紙硯的順利推廣,以及大漢境內交通日漸便利,交通工具——騾馬數量增長,已是大為改觀。
除此之外,義務教育制度的普及也大大改變了過去女性知識匱乏的問題,這都為女人從政提供了一定的先決條件。
話說回來,欒奕之所以這麼急著想讓女人進入朝堂,當然不是為了實現什麼男女平等,天下大同。而是隨著教區版圖的擴大,欒奕開始覺得目前朝廷的組織結構越來越難以應對日漸繁雜的事務。這一問題在地方上尤其嚴重,很多縣屬官吏同時身兼數職,不單單要處理縣內要務,連起草文書都需要親自執筆,這大大牽扯了他們的精力,從而直接導致很多上級政令下達之後,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付諸落實,致使行政效率低下。
有些地方官員為圖省事,甚至放縱當地豪強或有名望者代他履行一定的職責,形成地方自治的態勢,這在某種意義上也對中央集權產生了一定的威脅,與當下的形勢完全相悖。
按照慣例,欒奕可以在這個時候選擇對地方縣級及以上官署進行擴編,將從濟南各高等院校畢業的男性學子分派到地方官府任職。可是欒奕心中還有一張巨大的版圖,他需要把更多有知識的壯勞力從繁雜的地方事務上解放出來,投入軍隊和運河、馳道建設中去,才能實現宏達的理想。
所以,引進女官的想法就這樣湧入欒奕的腦海,且一經進入視野便再也揮之不去了。他知道,現在的大漢需要女性貢獻出更多的力量,而不單單是呆在家裡相夫教子。
當然,欒奕也清楚,依據現在的社會準則和道德操守女性是做不得高官的,欒奕也沒有給她們高官厚祿的意思。只是希望女性同胞能到官署裡幫地方官員做些寫寫算算秘書類的雜事。在這方面,女性細心的特性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相信她們一定可以勝任。
唯一的困難,就是怎樣讓滿朝文武接受引女入朝的建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