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不上文官要面子,也不會動不動發脾氣,做起事來自然得心應手。
要糧食,可以。
要鹽和香料,也可以。
要布匹,更沒問題!
但是,東西不能白給。
孟十二郎笑眯眯的打著算盤,“如今諸位搭帳篷的地兒都是王爺給的。開春後放牧的草場也是由王爺劃分,難道諸位不想要好一些的草場,養更多的牛羊,生活得更好?”
一番話切實瘙到了對方的癢處。
壯漢們桌子不拍了,眼睛也不瞪了,眼巴巴的瞅著孟清和,雙眼直冒星星。
駿馬任騎,牛羊成群,再不用為過冬會餓死牲畜,凍死族人發愁。
多麼美好的生活!
這些部落之所以被侯顯說動,願意內附,歸其根本是在草原上過不下去了。
本就生活困難,加上大部落的壓榨,部落裡的牛羊和人口一直不斷減少。大人吃不飽,孩子養不活,如何與艱難的生活環境做鬥爭?長此以往,遲早會被其他部落吞併。
偉大成吉思汗的榮耀只能在夢中追憶,黃金家族已經衰落。乞兒吉斯部,阿蘇特部阿魯臺和衛拉特部正在混戰,草原牧民的生活一日比一日艱難。
大魚吃小魚,小魚卻吃不蝦米,如此惡性迴圈,等到小魚被吞噬殆盡,大魚只能彼此消耗,等待這些大魚的也只有死亡。
侯顯和楊鐸的招攬,給了這些部落生機,孟清和則告訴他們,想要好處必須付出代價。
“王爺仁慈,給了諸位一個容身之地,諸位也當有所回報。畢竟這世上沒有白吃的飯,也沒有白拿的好處。”
孟清和笑得沉穩,胸有成竹。他已從侯顯口中探明這些部落的底細,讓他們接受自己開出的條件並不是難事。之前談不下來,無非是接觸的官員不瞭解談判對手,也抹不開面子。
想到這裡,孟清和就不免嘆氣,開口問一問是難事嗎?向宦官和武官請教真會傷了自尊?
看來,不只建文帝手下的文官不著調,燕王手下的這些文官也是一樣。
說穿了,清高的讀書人看不起軍漢,對內宦更無好感。沒有蹦高罵人算不錯了,還請教?根本不可能。
孟十二郎搖搖頭,文武不和,哪個朝代都有,卻在大明朝放大到了極點。
也算是一種特色?
壯漢們最終被孟清和說服了,主動將糧食和布匹的數量減少一半,用部落裡的牛羊換了雞鴨和鹽,在孟同知畫出的交換契約上按了手印,拉著額外贈送的馬車高高興興回了營地。
臨走時,還拍著胸口叫孟同知兄弟。
孟清和笑著目送馬車走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