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60部分

……

日本的效率非常快,25日剛籤協議,26日就開始從北清境內撤僑了。在清軍中的教官、顧問、觀察員,還有在北清工廠裡的技術人員、工程師、還有他們的家屬,都開始陸陸續續的以各種藉口把他們召回國。同時,對馬海峽上渡輪穿梭不斷,日本開始往朝鮮增兵了。

蘇聯也沒閒著。蘇軍在亞洲的三大軍區——中亞邊防軍區(中亞)、後貝加爾湖邊防軍區(蒙古北側)、遠東邊防軍區(遠東),都開始進入戒備狀態了。尤其是遠東邊防軍區,戒備程度最高,幾乎是臨戰狀態。因為很快日本就要進攻滿洲,蘇聯就要在這裡和日本對峙起來。

明蘇協定中,明文規定蘇聯不可以直接出兵,而是明軍將北清政權滅掉之後,再將協議中劃定的區域和平轉交蘇聯。但是現在,蘇聯的西伯利亞大鐵路上軍列頻繁開動,不但在往遠東、後貝加爾湖兩個邊防軍區增兵,還在往中亞邊防軍區增兵。雖然增得沒有東邊兩個軍區多,但畢竟在增兵。

' '

第127集 日本艦隊

時間進入了1937年。

連日來對馬海峽上穿梭的兵船,不斷用上朝鮮半島的大批日軍,以及日本僑民加速集中回國,已經引起了北京的注意。廣武每天都在研究著新送來的各種情報,慢慢地把這些情報碎片拼接起來,漸漸呈現了一個非常可怕的前景,不斷印證著他腦中那個恐怖的念頭:

——日本要趁火打劫!要對大清下手!

多年以來,日本的大陸政策一直是扶清抑明。北清也得到了日本的很多幫助,比如為它設計新型飛機:海東青、烏雲,比如派出顧問和教官幫北清訓練軍隊。清軍最精銳的八旗師和禁衛師都是日本人訓練出來的。比如派出工程師、技術人員,幫北清修鐵路、開礦產,當然日本從中得到了大量好處,但是北清的重工業也因此取得了長足發展。甚至連廣武篡位當皇帝,背後也少不了日本的大力支援。

儘管如此,廣武卻不十分信任日本。他總是有意無意的防範日本。他能感覺到日本隊東亞大陸的野心,這一點廣武很是清醒。

特別是在日本蠢蠢欲動的同時,西北邊的蘇聯也在往邊界增兵。廣武都懷疑蘇聯和日本是否達成了什麼默契,甚至是密約。不過蘇聯還好一些,要搞動作最多在西北,那樣最多被它搞去一些土地,還不會直接威脅到自己的政權。而日本就太危險了,就在京津近在咫尺的地方。

元旦剛過,廣武就讓外交大臣把日本大使找來,直接問日本想幹什麼,想怎麼樣。

日本大使顯得憂心忡忡。

“大臣閣下,”他嘆道,“按道理說,這事關我國的情報機密……不過既然閣下問到了,那麼我可以透露一下……我國對東北亞、北亞和中亞的局勢安全,很是擔憂……而且,我國對朝鮮的安全也很是擔憂……蘇聯似乎要有所動作了。

“毋庸諱言,現在貴國正處在艱難時刻……而蘇聯,似乎在準備趁火打劫。我國不得不加強戒備,保衛我國在東北亞的利益和僑民安全……我國政府允許我,在閣下問起的時候,稍作解釋……我覺得有責任提醒貴國,一定要加強北部和西北部的戒備……尤其是西北部的。”

……

聽到外交大臣的彙報後,廣武根本不信這套說辭。日本說在邊境上增兵,是為了防範蘇聯,因為蘇聯在增兵。他知道如果去問蘇聯大使,得到的回答必定也是:蘇聯增兵是為了防範日本,因為日本在增兵。

這是明顯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陷坑。

廣武開始採取措施了。他一方面下令再次廣泛徵兵,另一方面把從南方戰場撤回來的那些河南兵、山西兵、陝西兵、安徽兵、江蘇兵,也就是那些因為家鄉被明軍解放而被撤回來計程車兵,差不多五十萬人,臨時組建了三十個師,補充到北方兵團。這叫做“物盡其用”。北方兵團原來兵力是120萬,現在增到了170萬。

同時,他把原本分散的北方兵團往南集中,把原先佈置在蘇清邊界、也就是黑龍江和外蒙古東部的師,抽調了一半調往朝鮮北側。這樣,朝鮮方向上的清軍就達到了80萬,幾乎達到了每十公里一個師的密度。而且,北方黑龍江和外蒙古東部的兵力削弱也很有限,仍然保持著90萬,至少在兵力上遠超蘇聯的“後貝加爾湖”和“遠東”兩個邊防軍區。

……

而南線明清戰場,依然是不溫不火。

明軍對徐州守軍圍而不攻,只是不斷撒傳單、勸降。同時每天派機群飛到北方,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