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世此時也不敢離開;吃住都在貿易棧。
惟世看著原本被他整治的稍具規模的城市;又已是滿目瘡夷;心中充滿了挫敗感。
這時;凌掌櫃和他說;所剩的糧食不多了。
222 救災
大水退後;城裡還有一半人家的房子沒有坍塌;是有家可歸的。
可是;很多人回去後;也不願意自己煮食;飯點時就到貿易棧去領飯糰。這樣一來;貿易棧的糧食消耗的極快。
惟世向永春州寫去的報告;到現在還沒有迴音。遇到事情就知道了;那些大清的官僚是指望不上的。平日裡能說會道;還很會彈劾人;可是到了關鍵時刻;都知道保持沉默;不發聲音。如今自發洪水的時間已經十日了。這麼緊急的情況;也沒見上峰來什麼指示;莫非是要讓他自己抗下來?
這能抗麼?誰抗的住?想到這裡;他一陣燥熱。這些天;他吃不好;睡不著;嘴角都發了泡。
惟世也沒有別的辦法可想;只有向梅蘭妮發電求助。
向梅蘭妮求助;他心裡也是很有負擔的。
他和華家的關係;別人不知道;他自己可是清清楚楚的。這些年來;為了培養他;華家可沒有少花錢。如今他做了一方的父母官;還沒有怎麼回報華家;就遇上了洪災。這十來天裡;已經消耗了華記客棧裡一萬多斤糧食。再要繼續消耗下去;要多少;他心裡也沒有底。就連重建公署他都不知道能指望上誰。
他才上任就碰上這樣的災難;實在是運氣不好。
他去找典史關起德商量了救災的事。
他才上任的時候;關起德對他是淡淡的。而今;兩人也算的上在共患難了。相互之間也有了交流。
關家在德化是個土豪;他們家佔住了典史這個位置近百年了。德化是個小縣;沒有設縣宰。知縣的位置上常換人;而關家就象那鐵打的釘子;不論換了誰;他家總是牢牢的釘在典史這個位置上。這樣的家族在縣中佔有極大的利益。
那關起德對他說;當務之急是要穩住子民;不能讓他們外出逃荒。
關起德也還有話沒對他說;在德化;就是年成好的時節;大家吃飯也是米和地瓜相間了吃;沒什麼人光吃白米的。如今象他這樣的救災;頓頓白米;那要多少米;成本多高?
但是想到外面對他家勢的傳聞;他三緘其口。對於這種大少爺;凡事還是讓他自己從實踐中摸索。反正他家是有錢;上百兩銀子對他來說不是個大數目。只要想辦法不要讓縣民外逃就是了。人丁對一個縣來說是很重要的。
這道理惟世也明白。縣裡要重建;這就需要人手;如果縣民外逃了;誰來重建?
可是要留下人;首先要讓他們有飯吃。可是;這麼多人的糧食哪裡來?
他曾向縣裡的豪紳們募糧;被豪紳們用三五兩銀子就打發了出來。誰都不願意拿出糧食來。都推說家中沒有餘糧。
德化原本就不是個產糧的地方。本地的粗糧產量又不高。縣裡也從沒有儲備糧。他們縣裡有很多男丁都到了泉州去製鹽。那是個苦力活;但是能掙些口糧回來。原來;每家人家還能有些糧食;可是;被大水衝了;等到糧食收下來;還有三;四個月。再說;春天種下的莊稼;被洪水也毀了不少。
要留人;就要解決吃飯問題。
左想右想;沒什麼辦法;只好再向華家求援。只是;近來都是梅蘭妮在髮指示。秦煉哪去了?
當他硬著頭皮發去了電報。那邊的回信很快就來了:援助物質和人員就要到達德化。
葉惟世看著這個電文;心一下子放安穩了。他突然想明白了,秦煉一定是在來德化的途中。
這天永春州派了一個小吏過來檢視災情了。
在關起德的指導下;惟世知道這個人的重要性;縣裡的災情要他彙報上去的。嚴重不嚴重都是他的一句話。
縣城一片廢墟;看上去足夠能報個減免年稅了。
但是;清朝的官場也有潛規則;必須向這人和他的上司送禮;才好說話。知州派的人;也是大有講究的。派官來;那就是走正常路線的多。派吏來;那就大有講究了。先是要好好打聽打聽這人的背景。
關起德倒也不拿喬;他告訴惟世這個人是永春州戶房裡的文吏;是知州的私人。言下之意就是千萬不能怠慢了他。要好好打點打點。
打點的意思;惟世還是懂的。可是;大災後;能有什麼東西拿來送禮?
當時的資訊很封閉;葉惟世不知道永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