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真的是最少的。
而這一回西北商人來到長安,有著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要跟朝廷談判,那就是代金券。
西北商人對於貨幣的渴望,已經到了臨界點,要再不給貨幣的話,西北市場都可能會崩潰,已經發展到這種規模,但還是沒有貨幣,銅錢運過去實在是太麻煩了。偌大的市場,卻沒有貨幣的交易,這真是非常傷,西北內部的交易,總是停滯不前,就是因為交易太麻煩了,但經濟又在增長,所以完全就是靠著與中原貿易在那裡支撐著,內部消化太不符合經濟增長,遲早會出問題的。
幾乎西北所有的大富商全部來到了長安,就先不要跟我們談貿易,我們就是要貨幣,給我們代金券。
簡單又直白。
你說哀求也好,威逼也罷,但你一定得給我們貨幣,我們不能再等了。
韓藝早就準備好了五十萬貫代金券,投放到西北去。
這錢當然不是用給的方式,因為直接給的話,那就不是代金券,而是一張張廢紙,整個貨幣體系都會崩潰的,必須得換取等量的價值。整個代金券投入,大概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放到西北的金行,用於給西北商人貸款。一部分用於此次的貿易,朝廷購買一些馬匹、皮革、珍貴藥材,等等。最後一部分就是用於建設,其中除道路建設,市集建設,還有就是官府的建設。
西北官府是大唐最窮的官府,因為他們沒有固定的稅收,等於就是西北商人僱傭他們辦事,官府收上來多少稅,那是根據當地百姓的需求,今年要修路,那就多繳納一些,明年不用修路,那就少給一點。朝廷一直也沒有給什麼幫助,因此韓藝從五十萬貫裡面,撥出了整整十萬貫,專門用於西北各地官府的建設,而且全部是用於比較貧困的州縣,北庭、大都護府沒有分到一文錢,因為他們是交通要道,富人都集中在那邊,他們並不缺錢。
對於這個投資方案,西北商人都是非常的滿意,因為投資當地工程,以及放入金行貸款,都是在為當地創造就業機會的,給當地百姓帶去財富的,他們當然滿意,就沒有人提出一點點異議來,因為他們也認為,韓藝肯定會維護他們的利益,不會害他們的。
西北商人是滿意而歸啊!
而那邊陳碩真幾乎是與西北商人同時離開長安的,她還帶走了價值十萬貫的貨物,雖然韓藝沒有明說,但是從他態度和動作來看,他是希望這一場戰爭能夠早點到來。
十萬貫的貨物,對於契丹族而言,就是一筆不可想象的財富。
可以肯定的是,他們拿不出這麼多貨物來做對等的交換,那麼就需要用勞力來換取這些商品,勢必就會出現一種情況,就是契丹商人必須要加大生產,那麼就要招更多的勞力來生產馬具和皮革,那麼就會更多的人凝聚在他們身邊,他們的實力就會越來越強,並且越來越富裕,基於由奢入儉難的人性而言,他們就會更加堅定的走下去,並且要推翻舊制度。
韓藝就是要加快這個過程。
。。。。。。
冬去春來。
溫暖的陽光普照著大地上,但是在長達很多很多年,這陽光始終未能照入屋內,未能讓人們早上因為陽光的照入,而慵懶的睜開眼來。
錯過這美妙的一刻,那是多麼大的遺憾。
但是今日,春日那溫暖的陽光終於照入了兩儀殿。
“亮了!亮了!朕的兩儀殿亮起來了!”
李治站在一扇窗戶前,只覺自己模糊的雙眼,突然變得明亮起來,他嘴裡不自覺的高喊起來。他望著窗外的景色,不禁抬起手往外面伸出,伸到一半時,手指傳來的那一片涼意,讓他立刻縮回手來,然後又緩緩伸出去,突然轉頭向韓藝問道:“這………這………。”
“玻璃。”
“對。玻璃。這玻璃可以摸嗎?”
“當然可以。”韓藝點頭道。
李治得到肯定的答案之後,才將手伸出去,輕輕撫摸著那透明宛如空氣一般的玻璃,激動道:“這真是太神奇了!太神奇了!”
一旁的張文灌等大臣,也是看著激動不已。
“這真是我生平見過最為神奇的東西。”
“這。。。這究竟是用什麼做的?”
。。。。。。
李治根本沒有聽大臣在說什麼,又向韓藝問道:“這是何人發明的?”
韓藝道:“回稟陛下,這是西市瓷器商人周費和陶家作坊共同研發出來的。因為在琉璃方面的技術,幾百年來,我們一直都比不上西域那邊,這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