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革面、生機勃勃。
但是,戰爭刀光劍影、血流成河、反人性,應該堅決予以遏制和避免。
隨著社會的高度發展以及高科技驅動產業的整合和擴張,過剩危機由來已久,越來越步入極端的路徑,已經到了隨時“定格”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步伐的境地。
殘酷的現實是,高科技產品必須以“物美價廉”屈身於它的整個發展和應用週期,以適應有限、苛刻和緩慢增長的市場需求。結果是,科技越趨尖端,產品效能越棒,競爭越來越激烈,價格越來越低,利潤越來越薄,如此惡性迴圈,週而復始。
無限增長的生產力(供應)與有限增長的購買力(需求)之間的剪刀差,日益擴大,毫無交集。
如果*仍然健在,他將怎樣解剖和審視危機演變的深層含義?
*作為科學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的代言人,將毫不猶豫地對資本主義的體制發起最後的攻擊,堅定地抨擊資本主義發展到巔峰階段是最後的瘋狂。
隨著經濟泡沫一個接一個的破裂,演變成一個病入膏肓的魔法師,無力再掌控和化解自身引發的危機,無法再召喚回自己打造的魔鬼。
人類,一直沒有放棄尋求新的生存發展的出路。
中國還有機會,是因為中國經濟30年的高速發展使得中國農村和城市普通公民的消費能力相應於中低端產品的購買力仍然具有可大力挖掘的市場空間。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經濟全球化:“整合”還是“瓜分”
沒有什麼比資源儲備更重要
資源是一個綜合性概念,它珍貴是因為它稀缺有限,難以再生。
無論是大自然天賜的資源,還是人類持有的戰略資源,都是珍貴的稀缺資源。
歷史上,資源的佔有和掠奪,不僅是大國和強國稱王稱霸的專利,還是部落、家族和個人大打出手的導火索,而各個國家之間為石油、天然氣、稀土金屬、水等資源引爆嚴重衝突和大小戰爭,屢見不鮮。
煤鐵資源挑起普法戰爭,石油資源引爆兩伊戰爭和美伊戰爭,南海諸島密佈的現代戰爭風雲與東南亞各國特別是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馬來西亞和越南宣稱各自佔有海洋資源的所有權密切相關。
事實上,每一個國家的每一寸土地,都是這個國家與生俱有的自然資源,都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如果一個主權國家因為資源衝突而放棄或丟失了一片疆土,將註定被該國人民毫不留情地釘在喪權辱國的“恥辱柱”上,臭名昭著,永遠不得翻身。
對於資源貧乏的強國,唯一的辦法就是花大錢、冒大險,出海購買和兼併他國資源,或者蓄意發動侵略戰爭,掠奪弱國資源。
沒有資源,國將不國,民不聊生,資源關係到國計民生,生死存亡。
經濟的發展有賴於資源的輸血功能,人類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離不開資源的供給。
資源的存在方式多種多樣,但嚴格受限於所處的地域環境,如中東的石油出產國科威特盡享天然的石油資源,而日本極度缺乏資源只能依靠進口而寄人籬下。
日本,以島國為特徵的大自然資源尤其貧乏,卻因禍得福,形成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資源儲備和海外擴張的強國戰略。
中國和日本為資源而戰由來已久。
兩國之間最初的衝突,源於中日戰爭中一段不可磨滅的傷痛。
太原會戰實際上是為山西太原地區的煤礦資源而戰,日本人對華夏煤礦虎視眈眈,一場血腥的大掠殺最後以日本人的勝利告終。
今天的日本,為資源而戰的決心更強,不僅嚴格制定法律保護本國的原始森林,還規定所有自然資源不得進行任何砍伐挖掘,同時依靠自己龐大的經濟和科技實力重金購買和兼併海外稀缺資源或支柱性產業,深入他國產業的戰略腹地,向世界擴充套件。
在日本的海外擴充套件戰略下,日本不需要國家的名稱,只需要堅實地參股或控股他國龍頭企業的核心股權,就能掌控和享用他國的稀缺資源。
日本將太原的煤礦收購後運到日本東海沿岸,以罕見的填海方式儲存起來,以備後用。日本與中國,為東海天然氣的開採在兩國海域之間爭執不斷,武力對峙,還有釣魚島領土糾紛,一觸即發,無不為資源而戰。
只要地球和人類共存一天,資源就是人類每天必須面對的沉重話題,就是各個國家之間處心積慮為爭奪一杯羹大打出手的衝突隱患,就是誰也不能迴避的攸關生死存亡的全球性資源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