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69部分

江都督會是我們光復會的人出任。卻不知陶公是否有意競選?”

陶成章苦笑一聲,“伯蓀,我知道你反對加入這場戰爭,這次我也想當這個浙江都督,以保全浙江。但是蔡先生是鐵了心要加入戰爭。我這次來找老弟你,就是想讓伯蓀能支援我。我若是能當上這浙江都督,定然盡力讓浙江避開戰火。”

“但是北洋第三軍又該如何處置。他們在浙江招兵買馬不就是想打這一仗麼?我聽說的訊息裡面,北洋第三軍要擴編到四鎮兵力,十萬人馬。陶公若是想避開戰爭,第三軍定然不肯答應。”

“你們浙西也有一萬多人馬,浙南當下也有一萬多人馬,北洋第三軍當下不過四萬人。這四萬人裡面浙江人也有快一半,只要聯起手來,好歹能制服第三軍。那時候浙江有五六萬兵馬,自保總是可以的。”陶成章向徐錫麟說著自己的計劃。

“那關鍵就是蔡先生了?”徐錫麟問。

“關鍵就是蔡先生!”陶成章重重的答道。

莫道前路無知己六十章四一二(三)

陶成章也好,徐錫麟和秋瑾也好,都認為蔡元培在杭州主持浙江事物。實際上蔡元培卻不在杭州。他先是化妝之後極為低調的離開杭州城,向著南京趕了過去。南京方面也已經得到了蔡元培事先聯絡的訊息,王有宏安排與蔡元培在雨花臺會面。

蔡元培與王有宏並不熟,這幾年因為國會以及排解省際糾紛的問題見過幾次。正因為這種低密度的會面,蔡元培感覺每次見到王有宏的時候,都能明顯感覺到王有宏的變化。這倒不是王有宏外表有什麼不同。作為一個六十歲的老頭子,王有宏自然不可能在身體上還有什麼發育,連長智齒導致臉頰腫脹的機會都沒有。這種變化完全是來自精神對神態舉止的影響。

兩人最早相見的時候是1909年,那時候蔡元培為了光復會的事情路經江蘇,王有宏很客氣的接待了蔡元培一行人。王有宏給蔡元培留下的印象是一個武人。結實的身體,洪亮的聲音,極具壓迫感的表情,還有那有些紫紅色的臉龐,以及因為經常瞪視而微微突出的眼球。

不過之後王有宏一直在變,到了1912年王有宏與蔡元培都進京參加國會會議,王有宏依舊是那種壓迫力十足的外表,不過整個人沉穩了很多。整體看上去在氣質更像是袁世凱。

而這次與王有宏重逢,蔡元培發覺一度如同招牌般暴露在外的那種壓迫感幾乎消失了。這倒不是王有宏整個人衰弱或者失去心氣後“塌成一團爛泥”,那種外在的強悍已經被內在的剛毅力量所替代。蔡元培是個大學問家,他在文人身上見過這等變化,從學問初成時候的鋒芒畢現,到學問大成之後舉手投足間的謙遜從容。但王有宏是個武人,是個官員,居然也會有如此變化。這不能不讓蔡元培感到有些意外。

只是現在不是探討此事的時候,蔡元培決定對這些細枝末節視而不見。蔡元培認真的問道:“戰事已經臨近,卻不知道王都督作何打算?”

王有宏回答的非常從容,“戰事不可避免,我心中始終惴惴不安。實在是不想打,也不知道怎麼才能打贏。卻不知蔡議長有何見教?”

這麼坦率誠摯的回答怎麼都不像是一名軍人的回答,更不像是一名大權在握的都督能說出的話。蔡元培知道,能以這種不偏不倚角度看待問題的人都是極難對付的。

既然王有宏如此坦率,蔡元培說話也不由得客氣了很多,“王都督,當下局面人民黨是絕對不可能放過我們的,陳克的政治綱領中絕對沒有留給我們活路。若是不能消滅陳克,消滅人民黨,我等必然死無葬身之地。”

蔡元培看得出,王有宏並沒有因為這句話而感到任何畏懼,但是同樣明顯的是,王有宏對蔡元培的話有了興趣。可王有宏既不著急著打斷,也不故作知己之感的附和。仍舊禮貌的靜靜做好聽眾。

蔡元培本來就想把王有宏徹底拉到自己這邊,王有宏如此配合讓蔡元培感到輕鬆不少,若是王有宏此時驚慌失措的東問西問反倒耽誤時間。蔡元培認真的講,王有宏專注的聽,花了將近半個小時時間,蔡元培把人民黨新制度離經叛道無法無天的理由向王有宏解釋了一番。

就在蔡元培喝水休息的時候,王有宏語氣從容的問道:“蔡議長,我聽你方才的話,好像你並不在乎誰能奪取天下,而是一定要打倒人民黨。不知是不是如此?”

蔡元培心中一震,凡是認識他的人都認為蔡元培是堅定追隨袁世凱的,其實蔡元培的態度非常明確,那就是堅決消滅人民黨。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蔡元培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