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兵已經受到了宋軍步兵的強有力阻擊,仍然沿著漢水追擊佯退的宋軍水師,結果遭到了宋軍數量巨大的火船截擊。大宋水師把驕橫的蒙古水師引誘到一個水淺道窄的地方,然後用火船破壞他們的戰船,最後在岸邊設下伏擊。
龍尾洲大捷,是大宋軍隊水師、步兵的一次典型配合,是大宋禁軍、廂軍與義勇的第一次配合,這是一次英勇的戰鬥,這是一次團結的戰鬥,從荊湖置大使李庭芝、殿前禁軍副指揮使范文虎到驍勇軍指揮使範天順的禁軍,到潭州的範友信、嶽州的劉義廂軍,再到鄂州杜滸,均州張貴率領的義勇軍,甚至還有更多的漢江漁民,他們為這次戰鬥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他們用自己的生命捍衛了大宋帝國,他們給了大宋百姓以崇高偉大的模範。
漢人決不是一群綿羊,而是富於民族自尊心與人類正義心的偉大民族,他們的熱血是不會白流。
在蒙古軍隊以逸待勞、將士人數佔有絕對優勢、並擁有強大的騎兵的條件下,大宋軍隊尚有取得大捷,除依賴士氣高漲、作戰英勇外,更主要原因是基本上採用了步兵防禦的作戰方針和水師誘敵深入的相互配合,堅守陣地,打擊和消耗日軍兵力,誘敵深入,伏擊和殲滅敵人。
龍尾洲大捷也為大宋軍隊後來的戰鬥取得了部分戰略主動權,縱觀龍尾洲大捷的過程,我們可以發現一個重要的規律,誰若對襄樊的戰略地位在思想上認識的清楚、行動上做得堅決,誰就能夠取得戰略主動權,獲得不俗的戰果。反之,將受到戰爭無情的懲罰。
依託襄樊的有利地形,不僅便利於防禦和遲緩蒙古軍隊的前進速度,且利於大宋軍隊部分消滅蒙古軍隊,蒙古軍隊之所以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憑藉的就是其擁有大量機動力的騎兵,襄樊以漢水為防線,使得蒙古水師僅能以漢軍為主力,而以堅固的城牆為依託,也大大減少了蒙古軍隊的機動力,甚至使其失去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