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環境來說這種可能性不高,不過還是小心為妙。
促進商品流通,擴大國內市場,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做到這裡,德國的社會矛盾會得到極大地緩解,人民更加安居樂業自然也不會造成社會動盪。但是這還不夠,對於社會民主黨,約亨和俾斯麥的態度一樣,必須要防範他們的勢力擴張。
注1:俾斯麥有著普魯士親王頭銜,因此被稱為殿下並沒有問題。而約亨只喊宰相閣下就是因為自己在爵位上並沒有優勢,德意志的皇儲也就是個親王頭銜。所以稱呼其為宰相閣下,就是利用職務稱號免得自己被俾斯麥壓制。
第67章 魯爾煤礦工人大罷工
1888年10月29日,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荷蘭、俄羅斯、奧斯曼和奧匈在君士坦丁堡簽訂了《君士坦丁堡公約》。由於此前蘇伊士運河一直由英法兩國控制,因此該條約的簽訂目的在於保證一切國家在任何時候都可以使用該運河。原本計劃中並沒有英國,不過由於此時埃及處於英國的控制之下。本著反正英國人也會在1904年加入進來的想法,在約亨的建議下,腓特烈三世也十分願意對岳母的國家表示親近,德國對英國發出了加入條約的邀請。英國政府在思量過後,認為與如此多的國家持相反意見並不明智,因此也加入了進來。而英國對德國的這一舉動表示滿意,認為德國“充分展示了善意”。
作為回報,英國人承認了德國從維圖(今肯亞基翁加三角區)向北擴張,對索馬利亞南部區域的控制權,這讓從1885年開始控制索馬利亞中部並且意圖對南部進行發展的義大利很不滿。不過無論是英國還是德國,都是義大利招惹不起的存在,因此,這口氣也只能忍了。
時光進入1889年,這一年剛開始,奧匈帝國就傳出噩耗,1月30日,30歲皇儲魯道夫與17歲的情。婦瑪麗男爵夫人一同殉情,帝國痛失繼承人。而魯道夫的死對皇后伊麗莎白打擊巨大,而魯道夫死前就曾傳出過其精神壓力過大的傳聞,因此伊麗莎白將兒子的死歸咎到弗蘭茨·約瑟夫一世身上,兩人關係更加僵化。如果不是女兒瑪麗大婚在即,伊麗莎白估計會再次離開維也納。而魯道夫死後,由於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的弟弟卡爾·路德維希大公已經放棄繼承權,因此他的兒子弗蘭茨·斐迪南大公成為皇儲。
就在全世界的目光都盯在奧匈帝國的國內動盪時,德國也鬧騰了起來。著名的德國魯爾煤礦大罷工開始了,這也是19世紀末德國最大規模的工人運動。
罷工於1889年5月4日在格耳晉基爾恆礦區開始,之後席捲了整個多特蒙特區。在罷工規模最大的時期,參加者達9萬人。煤礦工人罷工的原因是由於資本家的欺壓,工人的實際工資不斷下降:名義上的周工資仍保持在原有水平上,甚至還有所提高,但是工人卻為此付出了更長時間的勞動,每班連續工作12—16小時。罷工者的主要要求是:提高工資;將工作日縮短為8小時,包括上下井的時間在內;承認工人委員會。罷工的規模使得政府機關害怕起來,在它們的影響下企業主們答應滿足工人的某些要求,於是在5月中部分地復工了。但是由於礦主們違背了自己的諾言,所以礦工代表會議於5月24日作出繼續罷工的決定。一方面受到鎮壓措施的壓力,另方面由於礦主們作出了新的諾許,罷工才不得不於6月初停止。工人的要求只是在很小程度上得到了實現,但是罷工使礦工的階級覺悟和組織性得到了提高,使社會民主黨的作用得到了增強。這次罷工對德國工人運動以後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對於這次罷工,約亨自然要儘量將危害降到最低。但是與此同時,也要做到輿論控制。歷史上這次罷工就被恩格斯歪曲事實,後來用來宣揚自己的第二國際能帶給無產階級更多權利的例子。
歷史上恩格斯在5月寫給《工人領袖》雜誌編輯詹姆斯·凱爾·哈第的信被髮表在《工人領袖》的第1卷第5期。信中恩格斯歪曲事實到:“因為工人被迫加班工作很多時間:每班連續工作不是8小時”。而此時整個歐洲根本沒有8小時工作制,而8小時工作制則是恩格斯於同年7月14日在巴黎召開的社會主義國際(即第二國際)會議上才提出來的。而文中繼續提到“僱主每月只給工人發一次工資,他們手裡總是控制一個月的工資。”對於工資月發也成了礦場資本家剝削工人的例子更是可笑至極。而對德皇威廉二世的汙衊更是讓人覺得噁心:“後來工人派了一個有名的代表團去見皇帝,這是個虛榮、自負的紈?小兒,他接見了代表團,威脅說:如果他們轉向社會民主黨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