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角下面,分則沒有,而是用銅錢。
目前市面上一兩銀子可兌換1000個銅板,也就是1000文錢,而銅錢用的大多是純銅,銅錢的樣式很多,但一般都是3克左右大小的。
而銀行確定下來的銅錢,一文錢也就重3克,同時不是用純銅,而是用廉價的黃銅。
目前黃銅的獲得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從日本進口,一兩銀子可以買到9斤,而大明的銅價是一兩銀子3斤左右。
差價是兩倍,也就是6斤。
第二重,是用純銅加入一半的鋅來製成黃銅,鋅礦全國各地到處都是,這種黃銅可以獲得一倍的差價,3斤銅,可以融成6斤重的黃銅。
至於購買力,黃銅和純銅基本上沒有區別,人們並不認為黃銅的價值比純銅低,相反很多人還喜歡收黃銅,因為黃銅更美觀,更耐磨。
因此銅錢也是一個利潤很高的部分,從日本運回黃銅,利潤可以達到200%,自己冶煉黃銅,利潤大概在在100%,扣除人工成本,會低於100%,但也不會低出太多,最多也就10%,那利潤還有90%。
日本運回的黃銅,以前主要用於火炮製造和其他一些商品的部件,多餘的則囤積在倉庫裡。
目前囤積的黃銅,足有三萬多噸,也就是1000萬兩白銀左右的價值,而成本只有340多萬兩上下。
這些黃銅再不弄成銅錢撒出去,可就是一堆破銅爛鐵了。
有了蒸汽機,找有足夠的能力保證銅錢的質量。
銅,也勉強算是一種貴重金屬,但又是一種不會讓人斤斤計較的存在,所以歷代都有人試圖刮銅。
即把銅錢上的銅刮下來,人們並不是每次都會將銅錢過秤,只有數額比較大的時候才會過秤。
因此也就給了刮銅者機會。
而防止刮銅的方法,就是在銅錢外圍加個突出來的圈圈,有這個圈和沒這個圈的區別很大。
若是沒有圈的,一刮就能刮下一大堆,若有圈阻擋,則效率很低,這時候刮銅者就要考慮是不是值得刮的問題。
那些粗製濫造的銅錢,可謂是非常好刮,但趙巖直接用蒸汽機衝壓,加上黃銅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