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憋了一肚子火,他收到袁紹的信,領兵去打韓馥,結果袁紹自己把冀州奪了。現在他弟弟更是因為袁紹而死。
“盟主?那是大家抬舉你,你以為你真是皇帝了?”公孫瓚立即與袁術聯合,並任命手下嚴綱為冀州刺史,田楷為青州刺史,單經為兗州刺史,搶奪袁紹手下的郡縣。
在公孫瓚任命的這三個刺史中,田楷無疑是最出色的一個,而田楷手下有一個傢伙,無疑會成為未來的主角,那就是劉備。
劉備跟著田楷攻略青州,很快成為平原縣縣令,後來又升任平原國國相,再後來離開田楷投奔陶謙,得到徐州後被呂布所奪,只能在呂布手下。後來又離開呂布投奔曹操,離開曹操投奔袁紹,離開袁紹投奔劉表,劉表死後投奔孫權,借荊州後再次起家……
縱觀整個三國曆史,甚至整個中國歷史,也很難找出一個生經歷比劉備更多姿多彩的人了。一般來說,這種上竄下跳,四處奔波的吊絲,結局只會一事無成,但劉備卻逆天改命,成為他這一代人中唯三的皇帝。
嗯,劉備這一代人,皇帝出了三個,但不是曹劉孫,曹操至死都未當皇帝,只是被封為異姓王,他兒子曹丕才是魏國的開國君主。而孫權,其實與劉備不是同代人,年紀差了二十歲,屬於兒子輩,和曹丕可算一代。所以曹操看到孫權厲害,曾感嘆生子當如孫仲謀。
曹操、劉備這代人中的三個皇帝,第一位自然就是漢靈帝劉宏。劉宏比曹操稍小,但死的太早,才導致亂世發生。而第二位皇帝,則是仲氏皇帝袁術袁公路。袁術這個皇帝當的實在是窩囊,導致眾叛親離,霸業成空,可能曹操就是看到他的慘狀才不敢稱帝。而第三位皇帝,就是劉備了。
且不說日後的劉備,單說現在的天下,北邊袁紹與公孫瓚兩虎相爭,幽州牧劉虞已經對公孫瓚心生不滿。
公孫瓚本人並不是幽州牧,只不過幽州位於北部邊境,又值動亂,特別設立了一箇中郎將領兵,整個幽州還是聽劉虞的號令。劉虞這個人的毛病,就是太過仁慈,所以一直縱容公孫瓚。如果他能稍狠一點兒,公孫瓚根本不是他的對手。
而中原地區,兗州是劉岱的,徐州是陶謙的,真正的主角一個跟著田楷去了青州,還有一位在東郡。
鮑信對曹操道:“袁紹為盟主,爭權奪利,必自生亂,是另一個董卓,以我們的實力要想對付又根本不可能。不如在黃河之南好好規劃一下,以待其變。”
曹操聽了鮑信的話點點頭,正好東郡黃巾賊亂,新的太守王肱對付不了,曹操引兵去打敗了黃巾。袁紹見此,立即任命曹操擔任新的東郡太守,替下王肱。
中國的南邊,益州已歸劉焉,揚州則是陳溫,荊州大部分已歸劉表,唯有北部的南陽郡被袁術佔著。袁術和袁紹翻臉後,打贏了豫州爭奪戰,並將此州交給孫堅,算是佔了一州零一郡。
此時的袁紹形式很不樂觀,公孫瓚舉兵南下,任命了三州刺史,豫州又沒搶到手,他立即聯合劉表。袁術現在所在的南陽郡,可是荊州的地盤,他不相信劉表會讓袁術一直佔著。
劉表得到袁紹的信,當然想要收復荊州全境。但袁術看劉表也不爽,因為這個荊州刺史是董卓任命的,他不承認,兩邊就打了起來。
這是慘烈的一仗,袁術手下的孫堅可是名悍將,部隊節節勝利,最後圍住了襄陽城。如果沒有意外的話,袁術完全可以佔有荊、豫兩州,可是偏偏意外發生了。孫堅追殺黃祖敗兵的時候,中了冷箭而死。孫堅一死,袁術找不到得力之人,所以無法戰勝劉表。
“阿彌陀佛!文臺,出家吧,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就在孫堅死後,少林寺的住持歐陽巨適時出現。像孫堅這樣的大紫名,他可是刷了好久的友好度,只要能納到麾下,部隊定會無往不勝。
“大師,我有妻有女的人,豈能出家?”孫堅的靈魂說道。
“一切都是浮雲,唯有佛法才是正途!”歐陽巨長嘆道。
孫堅道:“不行,我想我的妻子和孩子,我要去看看她們!你知道嗎?我有兩個妻子,她們是一對姐妹,每人都很愛我。我的幾個女兒,也很優秀。”
歐陽巨道:“也罷,你塵緣未了,我就隨你回家看看。”
於是歐陽巨帶著孫堅的靈魂回到舒城,準備了卻他的塵緣。其實他心裡明白,雖然他和孫堅的友好度已經封頂,但讓孫堅了卻塵緣卻很難。所以最好的方法,還是讓他先成為俗家弟子,再慢慢渡化。
不過這次陪孫堅返鄉,歐陽巨卻遇到了意外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