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介紹職業,但又說理想的職業只有靠自己去找。

李小龍後來知道,像他這樣有求於他們的青年太多。

李小龍找到一些零星的活幹。他在香港,生活上完全依賴家裡,因此,他儘管有強健的體魄和旺盛的精力,仍不能使僱主滿意。

李小龍只是粗通英語,因此,他求職的範圍只能在華人聚集區內。他好動的性格卻驅使他四處遊逛,他跑遍了舊金山,以期不久能進入真正含義的美國社會。舊金山的繁華遠非香港所能比擬。那時香港仍處在經濟騰飛的孕育階段,雖也燈紅酒綠,紙醉金迷,但在繁華景象後面,是大片破舊擁擠的貧民區。

舊金山最引為自豪的是宏偉壯觀的金門大橋。李小龍站在橋上,倚欄眺望碧藍的大海。大洋的彼岸,是香港,他由此想起他那“望子成龍”的父母。他決計洗心革面,發奮自強,做出成果來證實自己是一條龍!

金門大橋於1937年7月7日落成,已有300多人從這裡跳海輕生,故又被人戲稱為“殺人大橋”。李小龍在一張陳舊的華人報紙上看到,一個富豪的兒子,18歲時上著名的加州大學,前途坦蕩光明,卻因“厭倦人生”而跳海自殺。李小龍很不明白這位青年的行為。美國是個自由而富庶的社會,充滿了機遇,充滿了希望,成功者的神話層出不窮,到處流傳。李小龍渴望成功,儘管眼下,他連生計都成問題。

李小龍在舊金山,幹得稍長、稍有點起色的職業是教人跳“ChaCha”(恰恰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