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7部分

守石門關的軍隊最高曾達到了十二萬人。雙方在石門關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的爭奪戰,帝國的軍隊倚仗大型投石車、高高的移動箭塔還有帶鐵鉤的雲梯等精良的武器不斷向石門關發起攻擊,而敵人的守軍則倚仗著高大的關牆和利箭死守,寸步不讓。石門關的爭奪十分慘烈,打到後來,青灰色的關牆都被戰士的鮮血染成了褚黑色,整個石門關都散發著一種血腥的令人作嘔的味道。石門關之戰從五月一直打到了十月,雖然給了敵人很大的壓力但到底還是拿不下來。

劉度的這三個措施確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度將巴特隆打得手忙腳亂,顧此失彼。巴特隆最擔心的既不是石門關凌厲的攻勢,也不是此起彼伏的西南諸省的叛亂,而是南方的三個諸侯,尤其是尹川王烏海圖的軍隊。要是他們翻山越嶺來到河漢平原搗亂,那巴特隆將會陷於腹背受敵的危險境地。

富庶的河漢平原和關中平原的南邊是連綿起伏無窮無盡的山地和丘陵,這三個諸侯國就分佈在這些山地和丘陵裡,為帝國守護著南部邊疆。炎熱潮溼的氣候再加上茂密的雨林植被,使南疆的地形變得十分複雜。善於在草原和平原上作戰的北方遊牧民族的軍隊最怕這種地形。如果劉度下令三個諸侯國北進勤王,三十幾萬南方諸侯的軍隊翻山越嶺進入河漢平原以南諸省,他們進可以攻擊沁源、蘭石、隴西三省,威脅西都城,退可以地形複雜的山地和丘陵為依託,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這樣一來,巴特隆非但不可能分身東進,還要同時對付南邊和東邊兩路的敵人。況且在河漢平原起義的軍隊若是得到了南疆這些諸侯**隊的增援,甚至哪怕只是聲援,都會士氣大振,不肯輕易屈服。那他巴特隆和新成立的大成帝國將永無寧日。

在此緊要關頭,軍師伏生為巴特隆出的計策發生了效果。

去年,在巴特隆反叛之前,伏生就經常讓巴特隆親筆給尹川王烏海圖寫信。那時的巴特隆還是帝國的昌都王,他和尹川王烏海圖的私人關係一直很好,此二人都是手握重兵的當世梟雄,都有點兒英雄惜英雄的意思,彼此之間的書信往來自然不少,有時還互贈點兒禮物和土特產什麼的。巴特隆叛亂之後就不想再跟烏海圖維持這種友誼了,他知道一山不容二虎,烏海圖是不可能臣服自己的,最終兩人還是會兵戎相見,分出個高下。但軍師伏生卻非要讓巴特隆以比平時多兩倍的數目給尹川王寫信。信的內容都是伏生擬好的,巴特隆只是抄一遍而己。巴特隆起初感到很不耐煩,也不能理解,因為信里根本就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內容,都是一些問寒問暖,雞毛蒜皮的瑣事,不過言辭親切得就跟以前一樣。巴特隆就想問伏生為什麼這麼做,伏生不肯說,只是告訴巴特隆會有大用,出於對軍師的尊重,巴特隆只好照辦。

由於禮尚往來,烏海圖也曾回了一些類似這種寒暄問候的信給巴特隆。但自從巴特隆叛亂之後,烏海圖就不再回信了,可奇怪的是巴特隆的信依然到時候就派人送來,這弄得烏海圖不勝其煩,可又不好發作,只好來個置之不理。

這些問候家常的信確實收到了奇效,因為不久這些信的副本就被置放在了皇帝劉度的書案上。帝國按查院在每個諸侯王的身邊都安插了情報人員,烏海圖自然也不例外,他和巴特隆的書信往來被按查院探知是很正常的。再加上巴特隆的書信中什麼重要的資訊都沒有,烏海圖就沒有把它當公文一樣秘密儲存,只和普通的信件放在了一起。按查院的秘探得到這些信件的副本並不困難。

劉度認真看了巴特隆給烏海圖的信,幾乎每封信都看了好幾遍,可信上什麼有價值的東西都沒有。劉度看不懂這些信,他不明白野心勃勃的巴特隆怎麼會在戎馬倥傯之際還有閒情逸致寫這些婆婆媽媽家長裡短的信。這太不合常理了,劉度越看越疑惑,雖然信中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巴特隆和烏海圖暗中勾結,可劉度總不能放心。

烏海圖這時也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看到帝國的軍隊被叛軍打得節節敗退,心裡著急,就一連給皇帝陛下上了三封奏摺,要求北進勤王。後來西南諸省的起義如火如荼,烏海圖認為是個絕好的出兵時機,又一天一個奏摺,向皇帝陛下請求出兵。他表現得越急迫,劉度的疑心就越重。

烏海圖的封地尹川王國位於中洲大陸的東南部,這裡是一個巨大的盆地,四周都是高高的山嶺,只有中間是一大塊平原。而北邊與尹川接壤的是關中平原最南端的河池行省,在河池行省境內有前後兩座關隘扼守著從尹川通往關中平原的要道。這些道路,都是在懸崖峭壁上鑿出來的棧道,懸崖下面是水流湍急如奔馬的尹川江。這兩座關隘一座叫連山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