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大人,天津駐軍也有2萬人,但是他們並沒有擋住明匪的進攻。”
有人道出了憂慮。
杜立德看了那人一眼緩緩說道。
“天津雖有駐軍兩萬,但進攻天津的明匪卻有‘10萬大軍’,且明匪是突然襲擊,即使城破也在情理之中。”
“而現在我們則可以提前佈置,明匪要想再次發動突襲已經成為了不可能。”
好吧,天津城棄城而逃的八旗新軍為了逃脫責罰,也把攻城明軍的數量多加了一點點…
那官員沒說話了,同時不少人經過杜大學士的這麼一蕃鼓吹,還真就重新找回了一點自信。
要不,逝一逝?
朝廷大軍擁有如此優逝,即便不敵,堅守應該沒問題吧。
胤礽也被這有理有據的說辭打動了。
杜立德這老頭兒雖然討厭,但有時候還是有點用處的。
“杜愛卿,既然你有十足把握,那麼應對明匪大軍之事,就全權交於你了。”
秉著能用就往死裡用的原則,胤礽直接將這抗擊明匪的擔子扔到了杜立德身上。
如果勝了,那一切好說。
要是沒贏,你老東西不讓本太子北巡的仇那就該一同算一算了。
……
文人領兵從來都不是什麼稀罕事,前有大宋韓琦,范仲淹,辛棄疾,後有大明王守仁,袁崇煥,盧象升。
雖然蠻清現在還沒有出現大規模文人領兵的現象,但也是遲早的事。
一眾大臣對於胤礽的決定也沒有絲毫反對。
他們的想法很簡單,既然有人願意站出來挑頭,那這麻煩事兒就和他們沒關係了。
為了方便杜立德領兵,在保有保和殿大學士的原職外,胤礽還給了杜立德一個直隸大將軍的臨時官職,同時給加授了一個太傅虛職,以節制直隸各地駐軍。
大將軍是臨時的,太傅是虛的,但自詡大清脊樑,國之柱石的杜立德還是毫不猶豫就接過了這擔子。
末了他又用輕蔑的眼神掃視全臣。
“一群蟲豸,且看本官如何力挽狂瀾,剿滅明匪,重鑄我大清惶惶天威!”
……
“八百里加急,行人速讓!”
“八百里加急,行人速讓!”
又是一騎腰掛黃色令旗計程車兵衝入了北京城,驚起一片雞飛狗跳。
自昨夜開始,這已經是入城的第三名傳令兵,如此頻繁的軍情彙報讓民間出現了不少議論聲。
有人說是北邊的羅剎國又在邊境鬧事了。
也有人說是哪裡又出了一名打著朱三太子鬧事的亂匪。
當然,議論最多的依舊是明軍是不是已經打過長江了。
不過不管民間如何議論,此刻的蠻清朝廷都已經沒心思去管了。
因為騎兵不僅將天津失陷的訊息傳了回來,同時送來的還有明軍登陸部隊的數量。
足足30萬大軍!
蠻清的探子們持續保持正常發揮,又一次給明軍人數多加了一點點……
“30萬大軍!30萬大軍!諸位愛卿此事我們該如何應對?”(太子和監國都可以稱愛卿)
金鑾大殿上“文武兼備”的胤礽已經鎮定不了了,他左右踱步,慌亂的看著底下的大臣,希望從這些人那裡得到應對之法。
但這群酒囊飯袋讓他們撈錢還可以,要他們在軍事上出謀劃策?
微操大師常校長都能吊打他們一群。
一時間,大殿上冷了場。
事實上昨天晚上胤礽緊急召集大臣時就已經商議了應對明軍的對策。
即對明軍進行沿途襲擾,以爭取時間收攏兵力回防京師。
那時所有人都認為明軍主力部隊還在長江以南,這支在大沽口登陸的部隊人數應該不會太多,只要爭取到足夠時間給他們收攏兵力,以直隸地區三十幾萬八旗精銳去應對這些明軍,應該問題不大。33?0?5q?0?2.?0?4?0?2
但誰也沒想到明軍人數會如此之多!
胤礽慌了,大臣們也慌了。
“殿下,要不,我們去盛京避暑?”
兵部尚書紀爾他布提出了自己的高見。
紀爾他布是跪在地上說話的,他並沒有抬頭但仍然感覺到他這話剛一出口,就有無數道目光便落在了自己身上。
避暑?神他媽避暑!
受小冰期的影響,此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