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隊奉命在中越邊境中國一側巡邏掩護,採取高、中、低空分層配置,有效地保證了中國邊防部隊還擊作戰的順利進行。擔負運送作戰急需物資和搶救傷員中,運輸機、直升機穿雲破霧飛行228架次,運送人員1465名、物資151噸。擔任前線戰場運輸、救護的直升機分隊,不分白天黑夜,穿梭於邊防前線的崇山峻嶺之間,被地面部隊稱為“輕騎兵”,較好地完成了配合地面部隊作戰的任務,經受了戰鬥鍛鍊。
1981年,華北地區大演習,空軍有12個航空兵師、3個獨立團、1個空降兵師,近3萬人、476架飛機參加。在9月14日至18日的正式演習階段,航空兵出動了30個團次,114批833架次,投彈1145噸,發射火箭960枚,發射航炮彈1600發。強擊航空兵部隊在學習的4個課題中,對13個目標進行了實彈和模擬攻擊,在地形複雜的條件下做到了按時到達,射擊準確,航空火箭命中率達,航炮命中率為90%,受到地面部隊讚譽。轟炸航空兵配合地面部隊實施空中火力突擊,按照合成軍指揮部的統一要求,準時到達目標上空,實施轟炸突擊,投彈命中率達100%;殲擊航空兵部隊出動大批飛機進行了空中巡邏、掩護;運輸航空兵和空降部隊出動大批飛機進行了空中巡邏、掩護;運輸航空兵和空降部隊在狹窄的地域實施了大機群準確空投、空降;空中偵察完成任務率達95%。演習過程中,空軍5個機種在演習場上空,高、中、低分層配置,進行巡邏掩護、轟炸、掃射和空投、空降、佈雷等活動,都較好地完成了任務。
1984年10月1日,空軍部隊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35週年國慶受閱。1999年10月1日,空軍部隊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50週年國慶受閱。在氣象十分複雜的情況下,飛機分別從南苑、楊村、遵化、唐山等機場起飛,在濃密的霧靄中,均準時透過天安門上空,充分顯示出空軍部隊良好的軍事素質。
。。
一、藍天衛士……人民空軍(13)
航空保障現代化建設。20世紀80年代以來,空軍抓緊各項保障工作的現代化建設,改善技術裝備,注重培養人才,使保障能力有較大的提高。
一是戰鬥保障技術裝備不斷更新,人員的技術素質普遍提高。如雷達情報保證,僅1979年到1987年,先後裝備了9種新型警戒、引導雷達,特別是以自動錄取和傳輸目標資料的三座標雷達和一批低空效能較好的雷達投入使用,改進和提高了雷達的低空探測效能和引導保障能力,加快了半自動雷達情報處理系統的建設,雷達情報處理容量提高了2倍,傳輸速度提高6倍,錯漏率減少80%。
通訊導航:1979年後,無線通訊逐步實現了以單邊帶通訊為主,並建立了一條散射接力數字通訊線路。有線通訊開通了長途直撥電話和選通電話,以及傳真通訊和計算機網路通訊等。空軍主要機場普遍裝備了著陸雷達,部分機場還裝備了米波儀表著陸裝置,裝備了近程測向、測距導航系統、超短波雙頻段通訊系統機載電臺,以及新型盲降雷達、導航機、信標機等,提高了通訊導航保障能力。
領航引導:新的機上領航裝置先後裝備部隊,提高了轟炸機在現代戰爭條件下的突防能力和突擊能力。自動化指揮引導裝置陸續裝備部隊。微型計算機的使用,提高了領航計算、資料檢索、方案優選和決策論證的效能。
氣象保障: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80年代以後,陸續裝備了先進的航空氣象保障儀器裝置,自動化程度明顯提高。組建氣象衛星接收站,利用衛星氣象資料,掌握和監視各種天氣系統的活動規律。為實現高空氣象要素探測自動化,自行研製了自動計算測風經緯儀和鐳射測雲儀、自動收發報選報、填圖系統,高速有線氣象傳真網已在北京地區建立,高頻無線電話危險天氣警報系統,在氣象保障中發揮了作用。還裝備了近距離有線影象傳輸、影片積分分層顯示以及回波影象自動照相錄取等裝置。計算機技術廣泛用於天氣預報、氣象情報傳遞和資料處理,實現了氣象雷達和衛星雲圖資料資料處理自動化。
飛行管制:飛行管制裝置1985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後,提高了飛行管制能力,對保證飛行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建立了飛行計劃處理系統,實現了飛行計劃傳遞和飛行調配的自動化,緩解了機場密集、飛行活動多、空域擁擠地區飛行管制的緊張狀況。僅1977年到1986年,空軍保障各種飛行3500萬架次,為保證飛行安全做出了貢獻。
航空偵察:改裝研製的照相偵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