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那真有點奴性的崇拜!”楊振聲對“五四”後的文藝表示“慚愧”,原因是“盲目地崇拜偉大與刻板地摹仿偉大,都不是偉大,也不可能創造偉大”。他覺得新文學對民間的東西吸收得不夠,不是“土生土長的”,因此不為老百姓喜聞樂見,導致了其“微弱的命運”。這些批判當然是受到了《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影響,但也不乏作者的親身體會。
對於這種種弊端的起因,楊振聲認為看似與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環境不一致,但實質上是相合的:“外抗強權,而又欲學其致強的原因,故一切吸收;內傷貧弱,而又欲消滅其貧弱的來源,故一切打倒。”他的結論是:“雖矯枉過正,勢有必然;但到底是過正了。”
聞一多:終生維護五四傳統
1919年5月5日清早,僻處城郊的清華大學。昨晚才從進城的同學那裡聽說天安門前掀起風潮的清華學生,驚奇地發現:食堂門口貼出了一張大紅紙,上面用工楷整整齊齊地抄著岳飛的《滿江紅》。這一下,平靜的清華園也沸騰起來了。
貼這張《滿江紅》的,是高等科二年級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