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5部分

的營幕,後將軍架空天皇取得實際統治權。歷史上先後有鎌倉(1192—1333)、室町(1338—1573)和德川三個幕府。德川幕府的統治形式是幕藩體制。將軍之下,設大老(不常設)、老中(常設)掌握全國政務,設若年寄協助老中,設大目付,目付負責監視大名和幕府的直屬武士旗本和御家人。設寺社、勘定、江戶町三奉行,分別管理寺社、幕府財政和江戶市政。在大阪、長崎等主要城市設遠國奉行來支配地方的直轄領地。在京都設立所司代以監視皇室和寺社,以及近畿諸大名。在幕府賜封的260—270多個諸侯國內,藩主們擁有行政、司法和徵收年貢的權力。武士們則將為各自的藩主服兵役當做己任。

現任將軍名叫德川家慶,從1837年開始擔任幕府將軍。在他繼位的時候已經46歲了,並且,當時他的父親德川家齊還在世,掌握了幕府的大部分的權力。德川家慶整個人就彷彿是一個傀儡一樣。直到1841年,德川家齊逝世之後。德川家慶才掌握了幕府的權力。不過,在他正準備大幹一番的時候,英國發動了對滿清的戰爭。並且輕易的就打敗了滿清,這使得日本上下大為震動。

於是,德川家慶開始力求改變日本的現狀,在他的支援下,首席老中水野忠邦以儉樸節約的重農主義作為基本、參照以往德川幕府的內部改革──包括享保改革(1716�1745)及寬政改革(1787—1793)進行施政。),將經濟問題及其帶來的社會結構瓦解理解為道德淪落問題,企圖以復古的手段。包括節約、加稅、改鑄貨幣、限制商業及人口流動來對抗江戶時代商業急速發展對江戶幕府所依賴的農業經濟帶來的衝擊。加上天保大饑荒伴隨的武裝起義和破壞、大鹽平八郎之亂引起國內普遍對幕府統治的不安、第一次中英戰爭顯示西方對遠東地區的威脅,顯示江戶幕府的統治受到大程度的威脅,幕府於是借經濟改革做為中心。推而廣之進行綱紀整頓及軍制改革以解決上述問題。

但是,這次的改革,不僅沒有復興幕府,反而使得幕府加速衰落。

遠在京都的仁孝天皇。此刻也正當壯年。仁孝天皇作為日本的第一百二十代天皇。也不願意天皇只是有名無實的傀儡。開始了一系列的動作,想要從幕府將軍手中奪回日本的統治大權。一些支援天皇的藩主,和江戶幕府展開了激烈的對抗,使得日本動盪不安。雖然現在還沒有爆發大規模的戰爭,但局勢已經不容樂觀了。正是在這個時候,新華國國王龍宇飛登基稱帝,日本方面受到要求,派遣使者參加龍宇飛的登基儀式。仁孝天皇的死忠。小野寺家族的小野寺三典,才在宴會上對即將成立的中華帝國發難。使得中日關係之間,蒙上了一層陰影。

老中間部詮勝在龍宇飛的登基儀式結束之後,急忙返回日本,和幕府將軍以及一干官僚們商議對策。此刻的日本,根本就無法和強大的中華帝國對抗。大家對於仁孝天皇的行為,非常的不滿。畢竟,一旦觸怒了中華帝國的話,整個日本都將遭受一場災難,不僅江戶幕府會跑不掉,連京都的天皇一系也不會有好下場的。一些即將的幕府家臣,甚至叫囂要殺死天皇,然後換一個聽話的天皇。

接下來,江戶幕府提心吊膽的進行了擴軍備戰。一旦中華帝國發動對日本的戰爭的話,他們也只有奮力反抗,絕對不會束手就擒的。好在,一連半年的時間過去了,中華帝國都沒有對日本動武的訊息傳來,這讓江戶幕府上下都鬆了一口氣。能夠不和中華帝國打仗,那無疑是在不過的了。

遠在京都的仁孝天皇,則十分的惋惜。他原本想要借這個機會,挑撥中華帝國和江戶幕府的關係。一旦江戶幕府被中華帝國滅掉的話,他則出面向中華帝國方面道歉,哪怕是付出再大的代價,也會爭取中華帝國的原諒。到時候,他就能夠以日本的救世主自居,重新掌握日本的大權,更是輕而易舉的事。在仁孝天皇看來,中國是一個好面子的國家,即便是吃虧了,如果日本向中國低頭,再賠禮道歉,說些好話,中國就會饒恕他們的罪過了。只要能夠拿回日本的統治權,仁孝天皇是在所不惜了。

但是,中國方面一直都沒有動靜,這讓仁孝天皇十分的驚訝,但更多的則是無奈。他以為,這個計策失敗了。中國方面並不會對日本動手,江戶幕府雖然開始衰落了,但依舊強大。在這樣的情況下,他想要拿回日本的統治權,那比登天還難。

正在這個時候,中國海軍護送著三個旅的海軍陸戰隊出動了。此時的中國,已經和多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儘管中國方面對於此次的軍事行動嚴格保密,但大規模的艦隊出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