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圖的機會,可以說分外的珍惜。
儘管現在夜已經深了,但巴玉藻卻絲毫沒有睏意,此時他的腦子裡,全都是新式單翼飛機的影子。
巴玉藻開啟抽屜,取出那些楊朔銘送給他作為參考的圖紙和資料,不由得再次被楊朔銘腦中的奇思妙想所震撼。
而現在,楊朔銘的“單翼戰鬥機”的設想,即將變成現實。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翔宇”就積累了很多製造戰鬥機、水上飛機及大型轟炸機的經驗,在很短的時間裡便確定了中國飛機制造業的霸主地位。“翔宇”在1919年得到一筆大宗的飛機訂貨:為中國陸軍航空隊製造400架戰鬥機。“翔宇”在人和公司原來的“青鳥”系列偵察戰鬥機原有的設計基礎上進行了多項改進,結果製成了“青鸞”型戰鬥機。該機重新設計了尾部翼面,修改了散熱器以及鋼管焊接機體結構(取代了原來的木製結構)。值得注意的是,“翔宇”公司就是憑著“青鸞”的良好口碑而逐步走上了正軌。“翔宇”的下一個戰鬥機方案是“青鳳…1”,計劃使用鋼管骨架機身加木製機翼,裝備435馬力(約320千瓦)的“人和”液冷引擎。“翔宇”發展該型機的目的仍是與外國公司爭奪中國的市場份額,由於對該機充滿期待,“翔宇”公司甚至自行出資製造了原型機。;
中國陸軍在1920年與“翔宇”簽訂了生產300架“青鳳…1”戰鬥機的協議,中國海軍也以購買了12宇”就此開創了量產型“青鳳…1”戰鬥機的先河,1921年出現的“青鳳…12”戰鬥機是其在雙翼機研發領域的顛峰之作。在隨後的時間裡,“青鳳…12”及改進型號陸續得到來自中**方的定單。
儘管巴玉藻主持設計的“青鳳”系列戰鬥機取得了相當優秀的成績,但他沒有想到的是,楊朔銘卻比他提前預見到了雙翼機的時代行將結束。在楊朔銘的要求下,從1921年開始,“翔宇”公司便進行了單翼戰鬥機的可行性研究,1921年8月,“翔宇”即向國內外公開展示了其製造的3架單翼戰鬥機原型機。最初兩架(由”翔宇”公司自擔風險製造)是去掉下部機翼、僅保留上翼部分的“青鳳…12”。其中一架原型機還在美國進行了展示,另一架(裝有尾鉤)則送交海軍進行測試。儘管試飛結果表明二者都比雙翼型戰鬥機更加快速靈活,但在機動和爬升方面的表現卻無法令人滿意,這兩架飛機最終都沒有被軍方相中。不久,“翔宇”的第三架原型機出現在世人面前,它的設計源自巴玉藻的助手茅雷的創意,其設計充滿時代氣息:採用肩扛式上單翼加鋁製硬殼式機身,使用一臺600馬力(約441千瓦)的水冷引擎,最大時速可達213英里(約343公里),比採用舊式傳統機翼的前兩架原型機要快很多。遺憾的是,該機座艙被佈置在機翼支柱後面,飛行員的視野因此受到較大阻礙。此外,這架原型機在操縱性方面的缺陷也著實令人頭痛,最終中國陸軍航空隊幾經權衡後,還是做出了購買原先的“青鳳…12”雙翼戰鬥機的決定。
巴玉藻隨後設計的另一款原型機——“青鳳…122”單翼郵政飛機更加引人注目。該機起初是被當作一種高速郵政飛機來設計的,其研發成功得益於“翔宇”在民用航空領域所取得的經驗(楊朔銘同時創辦的“翔宇”航空公司是後來的“華夏聯邦航空公司”的前身)。“青鳳…122”採用了先進的懸臂式下單翼佈局,採用全鋁製硬殼式機身和收放式起落架,全長翼展18米,可攜帶1100公斤有效載荷(郵件或乘客)飛行約920公里。“青鳳…122”的氣動設計相當優秀,但是最高時速只有254公里,問題出在其裝備的引擎功率(約386千瓦)偏低。“青鳳…122”的效能雖然有很多缺陷,但隨後“翔宇”公司在“青鳳…122”的基礎上為中國陸軍航空兵研製出一種雙發快速轟炸機“雪雁”,其最高時速達到驚人的288公里,它的出現使中**隊裝備的雙翼戰鬥機立馬過時,變得無所適從。
也就是在同一年,“翔宇”公司的設計師們在巴玉藻的領導下,開始了代號為“乾”的新型戰鬥機的開發工作,該計劃於同年12月被更名為“乾一”。這是一種全金屬下單翼戰機,採用鋁製硬殼式機身,外形類似於縮小後的“青鳳…122”。原型機於1922年2月10日首飛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引擎和儀表的費用外,該計劃的3架原型機的製造經費大多是由“翔宇”公司自己解決的。這在外界看來是不可思議的,因為“翔宇”畢竟是私營公司,它進行投資的唯一目的是獲取利潤,而不是造出外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