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實施的“越洋爆擊”雖然造成的實際損失不大,但卻在中國全國上下掀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風暴,民眾紛紛指責政府和軍隊防禦不利,而中國海軍和中國空軍則尤其成了輿論交相指責的物件。此次楚揚威率艦隊攻擊日本本土,冒著日本海軍和陸軍航空兵雙重夾擊的風險,堅持要把長崎夷為平地,一方面是為了對日本人轟炸北京進行報復。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挽回中國海軍的聲譽。
“日本人在長崎的油庫和船廠已經全被摧毀,咱們是時候該收兵了吧?”張恩銘將一疊觀測飛機拍攝的戰果照片遞給楚揚威。再次建議道。
“日本陸軍航空兵的基地還有沒被摧毀的。”楚揚威看了看海面上漂浮著的日本陸軍航空兵的轟炸機殘骸。搖了搖頭,冷笑了一聲,“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我這一次非要連根拔了這個地方不可!”
“再打一晚上的話,可是要冒和敵人夜戰的風險啊!”張恩銘面有憂色的說道。“日本人慣擅夜戰,若鉅艦有什麼閃失,咱們哪怕是勝了。回去也臉上無光。”
“夜戰的可能性不大。”楚揚威揚了揚手中的照片。將裡面被擊沉的那些日本輕型艦艇的照片交給了張恩銘,“長崎港內的日軍艦艇大部分都被咱們的飛機炸沉了,翻不起大浪來。日本主力艦隊離咱們還遠著呢,再說他們也比較金貴自己的大艦,不會用它們來打夜戰的。我們只要小心提防日本人的飛機和潛艇就可以了。”
“那好吧!”張恩銘想了想,說道。“不過,我建議讓巡洋艦和驅逐艦戰鬥群封鎖航道航道。務必用艦炮擊沉長崎港內全部敵艦。”
“不錯!就這麼幹!”
這天晚上海面上起了風浪,強大的中國艦隊排列在長崎港外枕戈待旦虎視眈眈,而那些躲在長崎港口內的日本艦艇已經大部分被擊沉。但日本人並沒有打算停止抵抗。
暮色蒼茫,兩艘偽裝成拖輪的日本魚雷艇悄悄駛離港口,魚雷艇尾部翻起一陣嘩嘩的白浪就很快消失在視線模糊的江面上。…;
這兩艘魚雷艇,是日本海軍“101”號和“102”號,此時兩艇奉命隱蔽出擊,襲擊停泊在海面上的中**艦。
日本可算是世界上對小型攻擊艦艇應用經驗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從威海衛到旅順,魚雷快艇在日本海軍的成長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一度被當成決勝兵器加以使用,並取得了巨大戰果,而現在在號稱“艨艟八百,海鳩三千”的日本帝國海軍中,卻幾乎沒有這些精靈的位置。
日本海軍現代意義上的魚雷艇,可以追溯到1917年,當時橫須賀船廠受命建造八艘“適於搭載在軍艦的魚雷監視用大型高速內火艇”,預定搭載於建造中的“扶桑”級戰列艦上,要求航速達到33節。但“扶桑”在釜山海戰中覆亡,這些艇仍舊沒上艦,而是留廠作為魚雷試驗輔助艇,其中一些為官方船廠自行設計,汽油動力,另有一些為民間公司設計製造,航速30節,略快於官方。那時還沒有魚雷艇之名,而是稱為“高速內火艇”(內燃機艇)或“沿岸內火艇”。後來日本海軍引進英國公司和德國公司的魚雷艇,開始試驗國產,並在橫須賀工廠進行比較實驗。測試結果表明兩種進口快艇的效能都要超過國產艇,但同樣不能滿足需要,於是這些艇被用做試驗,日本海軍對魚雷艇的發展就此停滯,一停就到了1934年。在這期間,日本陸軍又進口了英國公司的一種魚雷艇,進行過少量生產,用作登陸作戰指揮。
1934年日本海軍委託橫濱船廠製造的13公尺型艇,編號906,全部三艘於1935至1936年完成,主機使用二具300馬力柴油引擎,設計時速29節。1937又委託陸軍(?!)建造一艘16公尺型艇,編號1000號,搭載航空汽油發動機,公試中曾創下43。05節的速度紀錄,但適航性仍然不足(小型艦艇的通病),所以後來雖由橫濱船廠建造數艘同型艇,但都作為魚雷試驗輔助艇使用,為雷擊艦隊的訓練出力不少。直到這時,日本海軍對小型攻擊艦艇的重視程度依然不夠,日本海軍認為,小型艦艇續航力小,居住性差,相比作戰飛機,速度偏慢,唯一的優點是行動時間長過飛機。但這個優點在當時奉行進攻思想的日本海軍中實在不值一提。
1939年,中美兩國海軍開始了新式魚雷艇的建造。把中美海軍作為假想敵的日本海軍自然會做出相應動作。於是日本人建造了一艘19米長,排水量18噸的魚雷艇,十分失敗。1940年,日本又進口了一艘義大利mas451型魚雷艇。該艇可以跑到49節。1941年建造了6艘,命名為“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