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分子的改造也就變得順理成章了。這是一處重要的伏筆。
價值領域中的諸神鬥爭(11)
其實,在當時就發生了著名的“王實味案”。
王實味以他的《野百合花》等極其有限的幾篇短文,引來殺身大禍,並非出於偶然。這位出身北大的知識者,在他主動投奔而來的地方,要求政治中的人性,呼籲*和平等,希望進行中的革命臻於完善,本來是十分正常的,自然也是十分難得的。或許把此案同五四問題聯絡起來會顯得過於迂遠,但是至少可以認為,對知識分子的獨立人格,及其批判立場和表達方式的不尊重,在事情剛剛開始的時候就已經變得多麼嚴重!在批判鬥爭王實味的整個過程中,除了一個倒黴的肖軍,竟沒有一個知識者可以站出來為他說話!
在國統區隨著“黨治”的加強和戰事的緊張,知識分子的自由空間越來越小。除了當局的壓力以外,這同知識分子自身的狀態的改變也大有關係。從多次論爭可以看出,許多動議和觀點,是明白維護“*”,向政治權威邀寵的。而且,在實際行動上,也都有大批煊赫的學者進入“好政府”,以自己的知識資本和全部才智,為統治者效勞。為了迎合知識分子中普遍的“權力飢渴症”,從1930年代初開始,蔣介石政府便在政黨保持不變的政治框架之內,實行專家治國。1932年,由地質學家翁文灝等主持的國防設計委員會在蔣介石的支援下成立。匯聚了一批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參與政治、經濟、社會調查和改革方案的研究工作。其中計有胡適、丁文江、楊振聲、王世傑、吳鼎昌、陶孟和、吳蘊初、劉鴻生等,堪稱一代名流。1933年,徵集馬寅初等一批著名法學家參與《五五憲章》及其他有關法規的制訂工作。1935年12月,國民政府行政院改組,蔣介石任院長,下屬九個部中有三個由專家主持。1930年代,蔣介石還委任了一批專家教授和社會名流擔任立法委員,任命蔣廷黻為外交部次長,朱家驊為*長,還任命和聘用了一批著名學者擔任國家高階官員、大學校長,和研究機構的負責人。此中有幾個重要人物,正是*主義的擁護者。1938年,國民參政會建立,從此又多出了一批知識者,充當中央政府高階幕僚的角色。1941年民盟成立,其他黨派隨之紛紛興起,短短几年內形成一股組黨熱潮。這就是中國現代被稱為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一群,他們努力透過參政議政,試圖改變長期以來的無權狀態。二十年間,尤其是抗戰勝利以後的幾年,知識分子相率改變工作的書面性質,而熱衷於具體的政治實踐。知識分子與政治家合流,是1940年代的一個突出的現象;在整個二十世紀的中國,也是一道罕有的風景。
雅斯貝斯一再論及自由,說:“也許人類最深刻的對立,是由人們意識自由的方式決定的。對一部分人是通往自由之路,對另部分人則正好相反。在自由的名義下,人們幾乎要求一切,但是也很有可能踏上奴役之路。”1944年5月,著名的西南聯大開過一個五四歷史座談會。在會上,張奚若說:“辛亥革命是形式上的革命,五四則是思想革命。”聞一多則總結道:“張先生說現在精神解放已走入歧途,我認為還是太客氣的說法,實在是整個都走回去了!是開倒車了!……”他不往回走,他逆風前行,結果死在政府爪牙的子彈和身後學者的譏嘲中。
難得的是抗議的聲音。但是,在1940年代後期,那類具有批判立場而又富於道德力量的獨立的知識分子實在太少了!在知識界,很少有人不為黨派所羅織;籠蓋於五四時代的人文精神蕩然無存,後啟蒙時代的氛圍已然為*所代替,雖不見文化思想的交鋒,卻一樣的閃動著刀光劍影。儲安平是活躍於其中的一位出色的人物。作為一個時評家,他表達的不是深層的文化思想,而是最坦率最直接的政治見解;從《客觀》到《觀察》,以辦刊代替組黨,意在“干政”。雖然他顯示了在兩黨鬥爭中的獨立不倚的決心,但是從個人文字和編輯傾向來看,畢竟是偏袒政府的。他不同程度上接受過胡適和拉斯基的影響,一直嚮往秩序和法治,希求“在崗位有所建樹”,“對國家有所貢獻”。可以說,骨子裡頭是一個“好政府主義”者。他對政府許多做法的抨擊,確乎十分猛烈,諸如反對摧毀輿論,踐踏*,反對豪門特權,貪汙*,反對用政治控制的辦法控制教育,出動軍警,用殘暴的手段對付學生,等等;另一方面,仍然強調說“政治力量不能沒有重心,現在中國政治力量的重心無可否認仍在國民黨。所以我們能盡力來幫助國民黨,努力建國大業,也就是我們盡了為國家服務的責任”。他呼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