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由閉門謝客,見的只有崔家夫人,所以這次也就避而不見了。”
母親以養病為由閉門謝客,杜幼麟想也知道是免得有人因為此前的案子而聒噪。於是,他匆匆來到正堂,見黎敬仁不好好坐著等,而是揹著手四下看,他連忙迎上前去,恭敬有禮地叫了一聲黎大將軍。
“小郎君安好。”黎敬仁的年紀當杜幼麟的祖父都有餘,每次相見總會笑稱一聲小郎君,此時也不例外。畢竟,他剛剛從漠北匆忙趕回來,得了杜士儀一筆大好處。“聞聽夫人最近一直都在養病,未知身體如何?”
“阿孃只是因為近來天氣多變,所以身體不適,而且如今喜清淨,索性就閉門靜養了。”
聽著杜幼麟滴水不漏的回答,黎敬仁依舊笑呵呵的:“那就好。今天我來,是有一件喜事要賀喜小郎君。”
杜幼麟心中一跳,面上卻露出了驚訝的表情。在他這番作態下,黎敬仁也沒有繼續賣關子,而是親切地說道:“你年紀已經不小,即便不是嫡長子,也到了該授官的年紀。陛下之前想起杜大帥問了一聲,得知你還未授官,便當即吩咐,授你為光祿丞。雖說正式的制書還沒下,可我思來想去,還是來告訴你一聲。”
光祿寺掌管的是御膳以及酒宴,大凡王公貴戚家子弟,往往會授任在光祿寺太僕寺的這些官職,可以說的是既沒有權,卻也清閒,可往往被士林瞧不起。可杜幼麟連科場都不願下,對此自然沒什麼嫌棄的,反而鬆了一口氣。他也不在乎因為父親的累累功勳,自己早就被授予了五品散官,要知道若真的起家就從五品,肯定是哪家閒散的王府官,什麼某王友之類的,那反而是甩不脫的麻煩。
知道此事黎敬仁等輩必定有出力幫忙,他自是千恩萬謝,送其出門時又是一份厚禮。
等到黎敬仁回宮覆命,杜幼麟迴轉身拔腿就去見母親。將此事一說,他就只見王容雙手合十長舒一口氣道:“阿彌陀佛,清閒無權最好,我就怕你剛釋褐授官,就有人給你安排一個棘手的官職。光祿寺最是清閒,點個卯就能回來了。”
“阿孃什麼時候信佛了!”杜幼麟見母親心情好,有意如同小孩子似的撒了個嬌,可卻不防王容把他拉了過來,一如小時候那樣輕輕摩挲著他的頭。
“你阿兄的性子,放在京城我不放心。可你雖說細心而又聰明,可出仕之後就要真正面對風雨,一定要小心,一定!”
發覺母親突然重重握了握自己的手,想起這些年來母親不得不呆在長安,和父親分隔兩地,一年甚至都見不著一次,比如此次父親分明大敗回紇,卻不能回京獻俘獻捷,他只覺得心頭沉甸甸的。於是,他使勁點了點頭,聲音沙啞地說道:“阿爺和阿孃的教誨,我一定都記在心裡。”
“你出仕之後,切記越平庸越好。人人都說李林甫擅權,卻不知道這都是陛下縱容的。可你只看著,李林甫是否能真的善終!”
等到幼子凜然應命而去,王容方才召來了承影,對她輕聲說道:“找個機會去見盧郎君,讓他設法寫些影射奸相擅權,昏君無道的傳奇,唔,比如就從隋文帝奪了北周天下寫起。這是前朝的事情了,如果李林甫敢說這是影射,還想興大獄,正好讓裴大夫出面和他打擂臺。當然,若是他想用這個去算計楊慎矜,那也隨他的便,你只消留心一下王鉷楊釗這些人的動向,適時給楊慎矜提個醒。他們若是狗咬狗掐起來,安北牙帳城就能輕鬆多了。”
盧望之此前裴寧說笑,道是自己寫書對方印書,說幹就幹,這大半年來都在潛心炮製那些傳奇,杜士儀和他書信往來得知此事,還提供了很多新鮮的點子,例如在盧望之看來全屬另一個版本的大唐西域記,又比如佳人才子負心漢的各種傳奇版本,又比如扭曲得亂七八糟的三國,而且還特意囑咐不是一次寫完,而是分批連載……總而言之,在杜士儀的啟發下,本就性子開闊天馬行空的他竟是能夠每個月出一短篇傳奇,三五日來個長篇連載,那個北邙山人的署名人盡皆知,士林中人甚至互相打聽,究竟是誰吃飽了撐著不做詩文,卻把絕好文字拿去寫這些東西,偏又不宣揚名聲。
正因為如此,盧望之接到承影送來的口信後,立刻開始炮製他的撰文大計。只不過,這次他卻不是透過王容那些書坊印書,而是找了個穩妥人在士人常去的曲江擺了個茶攤,把原稿狀若無心地放在桌子上,等幾批人先後順走就立刻撤攤。幾日之間,傳抄的人數如同滾雪球一般滾了開來。但凡明眼人全都看得出來這是影射李林甫,因為李林甫的緣故而科舉無門計程車人自然如獲至寶,更何況每次新文都是未完待續,但凡下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