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御侮》第8卷,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78年版,第200頁。'
兵力部署是:
以新編第22師為基於組成阻擊兵團,扼守斯瓦河沿岸,逐次阻擊日軍、掩護主力準備會戰;
以第96師為基於組成固守兵團,堅守彬文那地區;
以第200師為基於,配屬特種兵一部。為機動兵團,待機採取攻勢,夾擊圍殲日軍於彬文那地區。
4月2日,蔣介石決走以羅卓英接替衛立煌為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
11日,羅卓英在史迪威指揮之下,正式擔任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統一指揮入緬作戰的中國遠征軍。
日軍佔領東籲後,日軍第15集團軍司令部鑑於會戰正在有利發展,於4月3日確定其曼德勒會戰計劃:“本集團軍以精銳兵團切斷臘戍方面敵人的退路;以主力沿東籲——曼德勒公路和伊洛瓦底江地區向曼德勒方面前進,包圍敵軍主力的兩翼,在曼德勒以西、伊洛瓦底江地區壓倒並殲滅該敵;然後,在臘戍、八莫、傑沙一線以西捕捉、殲滅殘敵,同時,不失時機地以精銳一部向怒江一線追擊。”'〔日〕服部卓四郎:《大東亞戰爭全史》,原書房,1970年版,第269頁。'
據此,日軍繼續以主力沿東籲、曼德勒軸線實施進攻,同時以東西兩翼的進攻為策應。
4月5日起,日軍第55師依次向新編第22師防守的耶達謝、斯瓦等陣地實施猛烈攻擊。11日,日軍第18師到達戰場,亦加入該方面的攻擊。新編第22師阻擊部隊逐次抵抗,並以兩側埋伏的分隊不斷反擊,使日軍傷亡甚重,不敢冒進。激戰至16日,新編第22師完成阻擊消耗日軍的任務,安全進入彬文那既設陣地。
正當中國遠征軍主力第5軍彬文那會戰準備大體就緒,即將向進至預定地區的日軍轉取攻勢作戰的關鍵時刻,兩翼相繼告急。在西路,英軍已決意放棄緬甸,退守印度,全然不顧與中國遠征軍協調的作戰計劃和配合作戰,於4月1日放棄卑謬,5日放棄亞蘭謬,並要求中國遠征軍到西路英軍方面的沙斯瓦、馬圭接防,掩護其撤退,14日,又放棄馬圭,17日,仁安羌油田淪入敵手,英緬第1師和英裝甲第7旅一部在仁安羌以北被圍,急忙向中國遠征軍呼救。
由於英軍在西路方面的全線撤退,18日,日軍迅速突進到賓河以北,並向皎勃東進攻,直接威脅中國遠征軍第5軍的右側後。在東路,中國遠征軍僅有第6軍暫編第55師分兵防守莫契——壘固——東枝廣大地區,力量薄弱。日軍第56師起初將主力控制於東籲,以1個團向東路作試探性進攻,於9日攻佔莫契後,即以主力組成快速部隊長驅直入,4月17日便推進到南帕,威脅彬文那遠征軍主力的左翼。中國遠征軍在兩翼受到威脅的情況下,史迪威、羅卓英只得於18日下令放棄彬文那會戰北撤,向敏鐵拉、敏建之線轉移,以準備曼德勒會戰。
(三)援助西路英軍作戰
4月14日,日軍第33師進攻仁安羌之荒木部隊擊潰賓河南岸英緬軍,原田部隊奪取了沙斯瓦、東敦枝等地。下午2時,亞歷山大面告中國遠征軍代表侯騰,英軍方面情況緊急,要求遠征軍迅速予以援助。17時,中國遠征軍長官部即令第66軍新編第38師第113團,由副師長齊學啟指揮赴皎勃東地區增援。16日,日軍作間部隊推進至仁安羌以東5公里處,以1個營的兵力直趨凱敏,主力向仁安羌東北挺進。17日,日軍荒木部隊攻佔馬圭,切斷了馬圭至仁安羌的公路,直趨凱敏的作間部隊1個營攻佔了賓河北岸渡口。
在正面,第33師主力亦迎面逼近,致使英緬軍第1師全部及坦克營一部被包圍於仁安羌東北地區。英緬軍驚恐萬狀,不斷向中國遠征軍呼救。15日,亞歷山大感到遠征軍僅1個團,難以解圍,要求再增派援軍。遠征軍長官部遂令新編第38師另派1個團增援。以1團至納特曼克(東敦枝以北),以1團至皎勃東。17日11時,先期到達皎勃東地區的遠征軍第113團,按照斯利姆的命令,迅速進至賓河北岸,乘夜完成攻擊準備。18日拂曉,在英緬軍輕型坦克12輛及3門火炮的支援下,向該地日軍展開攻擊,激戰至中午,將日軍擊潰。該團右翼營隨即渡河追擊,但為賓河南岸日軍所阻。此時,被圍的英緬第1師師長向斯利姆報告:“本師飲水及食糧斷絕已經兩日,困難萬分,官兵無法維持,勢將瓦解。”'蔣緯國:《抗日御侮》第8卷,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78年版,第220頁。' 為解救英軍的危急,已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