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我方建議,可令嫩江支隊將主力集結於鄭家屯以東;

(2)馬占山軍如不接受我方建議,或接受而不實行,貴軍可自行採取必要的自衛行動。'〔日〕《現代史資料11·滿洲事變(續)》。美鈴書房,1987年版,第389~390頁。'

關東軍一方面讓林義秀和清水透過在哈爾濱的黑龍江省政府委員張仲仁,將此意通知馬占山;另一方面命令第2師從17日起發起進攻。至18日,日軍第2師主力已全部增援至嫩江方面加入戰鬥。守軍頑強抗擊後被迫撤退。日軍沿鐵路及其兩側分三路追擊。

19日下午,佔領齊齊哈爾。從此,黑龍江省大部分地區也淪於敵手。

由於蔣介石的對日不抵抗政策,使東北三省的大部地區,在兩個月的短時間內,即被日本帝國主義侵佔。在全國各界的譴責和國民黨派系鬥爭激化的情況之下,蔣介石本人也不得不於12月15日下野,辭去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長及陸海空軍總司令等職。但他在暗中仍操縱著大權,並伺機再次上臺。

(二)侵佔錦州,攫取遼西地區

日軍佔領齊齊哈爾之後,即將作戰方向轉向錦州,以奪取整個遼西地區。

錦州為遼西重鎮,是北(平)寧(瀋陽)、錦(州)朝(陽)兩鐵路的交叉點,通往關內的咽喉要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日軍奪取錦州和遼西地區,不僅能鞏固日本對東北的佔領,也為進一步侵佔熱河和入侵關內作戰取得重要的前進基地。

“九·一八”事變後,瀋陽的東北軍大部撤退到錦州和遼西地區。9月23日,張學良通電在錦州設立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公署及遼寧省政府行署,以張作相代理邊防軍司令長官,以米春霖代理省政府主席,榮臻也率東北邊防司令長官公署大部分職員到錦州辦公。9月底,兩署在錦州開始辦公後,調駐通遼的騎兵第3旅、駐桃南的步兵第20旅集中錦州附近,連同原駐錦州的步兵第12旅沿大淩河佈防。另外還有步兵第19旅、炮兵第8旅與炮兵第6旅第13團以及瀋陽步兵第7旅之一部,兵力約2萬,火炮約70門。

1931年10月7日,日本關東軍司令官本莊繁下令轟炸錦州。

10月8日中午,日機11架(偵察機6架、轟炸機5架)從瀋陽機場起飛,13時40分飛抵錦州上空,對遼寧省政府所在地的交通大學、第28師兵營和張作相公館等處投下25公斤重的炸彈75顆。接著,日本關東軍派其豢養多年的漢好凌印清為“東北自衛軍總司令”,派奉天講武堂教官日本預備役步兵上尉倉岡繁太郎等14人為顧問,收買利用土匪組織偽軍,騷擾遼西地方治安,並策動張學成叛亂,企圖以維持地方治安為名出兵遼西。但是,這兩股漢奸土匪武裝均被錦州地方當局迅速消滅。這樣,日軍便又尋找別的藉口,以便直接出兵攻佔錦州,奪取遼西地區。

11月間,日本駐瀋陽特務機關長土肥原賢二按照關東軍的訓令,在天津先後製造了兩起暴亂事件。 '天津事件:1931年11月8日晚,由日本浪入及漢奸組成的便衣隊,從日租界衝出襲擊華界,與中國軍警發生衝突。駐天津日軍下令戒嚴,土肥原等策動薄儀去東北充當傀儡。11月26日,土肥原又製造第二起天津事件,關東軍以侵救天津日軍為名,越過遼河,指向錦州,遭到中國軍隊的英勇抵抗。'

11月26日夜,關東軍接到駐天津日軍的急電稱:“在天津附近,日華兩軍再次衝突,軍決定斷然行使自衛權,擊退當面之中國軍,切望迅速增兵。”'〔日〕《現代史資料11·滿洲事變(續)》。美鈴書房,1987年版,第422頁。'

本莊繁立即覆電:“軍準備立即集結兵力,然後向山海關前進,救援貴軍的危急。”'〔日〕《現代史資料11·滿洲事變(續)》,美鈴書房,1987年版,第422頁。'

11月27日凌晨1時,關東軍司令官命令混成第4旅沿北寧線進至大淩河一線,掩護軍主力開進,併為進攻錦州附近中國軍隊陣地實施偵察;令混成第39旅和第2師主力到瀋陽集結。同時派飛機搜尋錦州方面守軍的情況並支援混成第4旅行動。8時以後,日軍在白旗堡繞河一帶與中國東北軍發生戰鬥。由於國民黨政府經與英、美、法等國商議,已於11月25日向國聯提出劃錦州為中立區的建議,所以這時,日本政府和軍部恐怕引起國際上的反對,又於當天下午兩次電令關東軍停止前進,進入遼西的部隊一律撤回到遼河以東。日軍其他後續部隊也退回瀋陽。

12月上旬,關東軍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