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0部分

玻�蚧鞴�誚�攪α康炔煥�諭漚崢拐降南��矯妗U庵智榭齔浞直硐殖鮒洩�拐降募�爍叢有浴�

一、南嶽軍事會議及第二期抗戰方針的確定

1938年11月25日至28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在湖南南嶽召開軍事會議。第3和第9戰區的司令長官、軍團長、軍長、師長等100餘人出席了會議。中共中央代表周恩來、葉劍英等也應邀參加。會議在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主持下著重從軍事角度檢討了過去抗戰的得失,判斷了當前戰爭的形勢,確定了今後二期抗戰的軍事方針,並據此調整了部署。

會議上,蔣介石闡述了對抗戰全過程的基本設想:此次抗戰,依照預定的戰略政略來劃分,可分為兩個時期,從“七·七”事變到武漢撤軍、岳陽淪陷為止,是抗戰的第一時期。在第一期抗戰中,由於中國是在各方面均劣於敵人的情況下抗戰的,因此,第一期抗戰的戰略是,不與敵人爭一城一地之得失,機動地使用主力部隊,層層打擊、逐步消耗敵人,誘敵深入於有利我軍決戰的地域,完成最後戰勝敵人的部署。武漢撤軍、岳陽淪陷以後屬於抗戰的第二期,即“我們轉守為攻,轉敗為勝的時期。”這是因為,經過第一期的抗戰,“敵人兵力的使用……已經到了最大限度;今後他再不能有更多的兵力使用到中國來,而且他已經派到中國境內的這許多部隊,隨戰區擴大而力量分散,已疲敝不堪,……因此,無論他在形式上是如何獲得勝利,他這種勝利,亦已到了最高限度,不能再有增加。……所以敵人侵略戰爭,今後只有一天一天的隨兵力之消耗減損而趨於失敗,在另一方面,我們過去雖然遭受了挫失,但我們的挫失,客觀上也只是到此限度為止;從今以後,由於作戰經驗的增加,戰略佈置的完成,以及軍實的增強和敵我實力消長,士氣盛衰的對比,我們勝利的把握和信心,一天一天提高起來。”'張其昀主編:《先總統蔣公全集》第1冊,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84年版,第1171~1173頁。'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策定的第二期作戰指導方針是:“國軍應以一部增強被敵佔領地區內力量,積極展開廣大游擊戰,以牽制消耗敵人。主力應配置於浙贛、湘贛、湘西、粵漢、平漢、隴海、豫西、鄂西各要線,極力保持現在態勢。不得已時,亦應在現地線附近,儘量牽制敵人,獲取時間之餘裕,俟新戰力培養完成,再行策動大規模攻勢。但第四戰區應儘先集中有力部隊,轉移攻勢。”'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上,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32頁。'

這個方針的特點在於,注意了游擊戰爭的作用,決定派遣部分力量爭奪敵後控制權;對正面戰場的主力部隊,雖然要求發動有限攻勢,但側重於整訓部隊、恢復和培養戰鬥力。

南嶽軍事會議決定重新劃分戰區,調整部署。

第1戰區,司令長官衛立煌,轄區為河南及安徽一部,兵力為12個步兵師,1個騎兵師,1個步兵旅,1個騎兵旅;

第2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轄區為山西及陝西一部,兵力為32個步兵師,5個騎兵師,14個步兵旅,3個騎兵旅;

第3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轄區為蘇南、皖南及浙閩兩省,兵力為22個步兵師,2個步兵旅;

第4戰區,司令長官張發奎,轄區為兩廣,兵力為18個步兵師,2個步兵旅;

第5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轄區為皖西、鄂北、豫南,兵力為34個步兵師,1個騎兵師,1個騎兵旅;

第8戰區,司令長官朱紹良,轄區為甘、寧、青及綏遠,兵力為6個步兵師,4個騎兵師,9個步兵旅,4個騎兵旅;

第9戰區,司令長官陳誠(薛嶽代),轄區為贛西北、鄂南及湖南,兵力為52個步兵師;

第10戰區,司令長官蔣鼎文,轄區為陝西,兵力為9個步兵師,1個騎兵師,1個步兵旅,1個騎兵旅。

此外,在敵後新設立兩個戰區:

魯蘇戰區,司令長官于學忠,轄區為蘇北及山東,兵力為7個步兵師;

冀察戰區,司令長官鹿鍾麟,轄區為冀察方面,兵力為5個步兵師,1個騎兵師。

還有23個步兵師歸軍事委員會直轄;9個步兵師和1個步兵旅擔任大後方川、康、滇地區的警備。

總計在第二期抗戰之初,中國軍隊總數為242個師,40個旅,特種部隊在外。

國民政府的二期抗戰的方針中,全面整訓部隊是一個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