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髁Γǖ�15、第31師)奇襲渡過親敦江,一舉攻佔科希馬,切斷敵軍的增援路線,並以主力(第33、第15師等)包圍並殲滅英帕爾之敵。”'[日]眼部卓四郎:《大東亞戰爭全史》,原書房,1970年版,第594頁。'
同時,河邊正三鑑於第15集團軍完全沒有預備兵力,要求南方軍將從瓜達爾卡納爾撤退後在菲律賓整編中的第2師迅速調往緬甸,並增派第53師,同時堅決要求第15集團軍以1個月的時間神速圓滿地取得“烏”號作戰的成功。為使第15集團軍專事“烏”號作戰,將雲南方面的第56師改由方面軍直轄。緬北方面的第18師由於同“烏”號作戰的地區毗連,仍隸屬第15集團軍。1月15日,又設立第28集團軍,以櫻井省三中將為司令官,統轄第54、第55師和第2師,擔任孟加拉灣沿岸的防禦。根據作戰計劃,緬甸方面軍還與第5飛行師訂立了陸空作戰協定,規定第5飛行師以消滅盟軍空軍勢力為主,以直接支援地面作戰為輔。
日軍第15集團軍於1月25日先對各師下達進入“烏”號作戰位置的命令,於2月11日發出了發動“烏”號作戰的命令,決定第33師於3月8日開始行動。
正在日軍發動“烏”號作戰之際,中國駐印軍在緬北的反攻已取得重大進展,中國遠征軍也正在積極地準備反攻,以配合緬北反攻。為了使日軍第15集團軍集中兵力進行“烏”號作戰,緬甸方面軍特別抽出擔任丹那沙林防禦的獨立混成第24旅,改由方面軍直轄,前往緬北增援,隨即又令屬於方面軍戰略預備兵力的第53師赴援緬北。4月18日,又下令成立第33集團軍,任命本多政材中將為司令官,統轄第18、第53、第56師,擔任緬北和雲南方面的作戰。
到1944年4月,緬甸方面軍司令官河邊正三中將轄3個集團軍共9個陸軍師又1個獨立混成旅,另有1個飛行師配合作戰。其部署如下:
第15集團軍司令官牟田口廉也中將,轄第15、第31、第33師,另附“印度國民軍第1師”約7000人,位於曼德勒西北地區,專任“烏”號作戰,遂行對印度英帕爾的進攻。
第28集團軍司令官櫻井省三中將,轄第2、第54、第55師,位於緬甸西南及沿海地區,專任“哈”號作戰,遂行對實兌的進攻。
第33集團軍司令官本多政材中將,轄第18、第53、第56師,擔任阻擊中國駐印軍於緬北,阻擊中國遠征軍於滇西的持久作戰。
第5飛行師師長服部武士中將,共有5個戰鬥機隊、4個轟炸機隊、1個偵察機隊,配合緬甸方面軍作戰。
1944年5月,日軍南方軍將第49師編入緬甸方面軍;7月,緬甸方面軍將第2師轉隸於第33集團軍。
二、中國駐印軍緬北反攻作戰經過
(一)進攻目標與作戰路線的選定
前已述及,史迪威在1942年7月18日和29日所制定的反攻緬甸計劃中,是以印度東部重鎮英帕爾為前進基地,中、美、英聯軍由霍馬林、加里瓦等渡親敦江,進攻曼德勒,與由滇西反攻的遠征軍會師後成扇形展開,取道南下,與由仰光登陸及由實兌東進的英軍匯合,收復全緬甸,並揮師東進,攻佔泰國及印度支那,達於沿海。這條由英帕爾進攻曼德勒的作戰路線,既佔地形、交通的有利條件,又便於後方補給、空中支援,可以充分發揮盟軍的火力和機動性的優勢,並且可以一舉切斷日軍的交通線,收到分割包圍、各個殲滅敵人的效果。但遭到英國方面的反對。在美國的壓力影響下英國方面才同意讓史迪威率中國駐印軍去攀越被稱為“死亡之路”的野人山,經過被英國人看作“無法透過的谷地”的胡康河谷和盂拱河谷反攻緬甸,致使中國駐印軍常處於背絕地以攻天險的困境,招致眾多傷亡,大大延緩了中國駐印軍反攻緬甸、打通中印公路的程序。並且只以奪取密支那、八莫為作戰目標,把中國駐印軍反攻緬甸的作戰侷限於緬北一隅,把美國堅持要修建的中印公路和輸油管道,限制在利多、新背洋、胡康河谷、孟拱、密支那、八莫、南坎、畹町一線,以防中國軍隊深入緬甸。
攻擊路線決定後,中國駐印軍即開始為反攻緬甸作準備。1943年春,史迪威先後派出美國的兩個工兵團和中國工兵第10、第12團作為基幹的中美工兵部隊,開始修築利多和野人山區的中印公路。3月初旬,又派中國駐印軍新編第38師第114團進入野人山區,掩護築路。5月中旬,派出第112團接替掩護。9月上旬,中印公路通至南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