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5部分

立即重新精簡下來,重新予以安插。”並決定“以後經濟、糧食的預算決算一律以合乎這比例的數目為根據,超過的一律停發經費與糧食。”'山東省檔案館等合編:《山東革命歷史檔案資料選編》第9輯,山東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6頁。'

1942年至1943年春,山東抗日根據地連續進行了3次“精兵簡政”。山東分局機關的人數由1942春的180餘人減至不足50人;八路軍第115師師直(包括後勤、醫院、工廠)減為1200人,過去1支槍掩護5個人變成了2支槍掩護1個人,戰鬥人員和非戰鬥人員的比例產生了根本變化;山東軍區連同司政各部機關、警衛、電臺及勤務人員減至200人;魯南、魯中軍區均精簡了2/3。

精簡後,膠東地區脫產人員由10萬降為6萬。除魯南脫產人員超過3%以外,山東各根據地的脫產人員均降至3%以下。

晉西北抗日根據地從1941年12月下旬起,即展開“精兵簡政”工作。

至1942年3月,晉西北軍區第一次精簡整編結束,全軍區主力部隊由39000餘人減至35000餘人。旅、縱隊以上機關人數與團以下部隊人數的比例由1: 1。7改為1:2。晉西北行署也於1942年3月試行簡政工作,按裁減縮並原則減少了部分馬匹和勤雜人員。晉綏分局和晉綏軍區成立後,再次部署進一步“精兵簡政”。

1942年10月,中共晉綏分局召開高於會議,要求主力部隊縮編單位,合併後方,調整機關,充實連隊,並調整軍分割槽區劃。全部主力軍應縮減至27000人以下,地方武裝以4500人為限。會議還規定了黨政機關、工廠、學校、醫院的具體精簡要求及編餘人員的處理原則。隨即,晉綏軍區部隊實施了第二次精簡。精簡後的團以上領導機關人貝由9151人減至3580人,其中軍區、軍分割槽兩級機關人員由7132人減至1754人。軍區部隊主力軍由30000人減至25000人,地方武裝由6520人減至5000人。同年11月,晉綏邊區黨政機關、民眾團體、學校也根據分局會議精神進行第二次精簡。分局和行署依據簡政原則對邊區行政區劃作了新調整:3、4專署合併為3專署,嵐縣劃歸3專署;5專署委託綏察行署代管,5專署東四縣辦事處撤銷,5、9地委合併為5地委,朔具劃歸5專署;7、8地委合併為8地委等。機關人員由15000人減至7000人。

在華中抗日根據地,1942年8月4日,毛澤東就華中“精兵簡政”問題寫信給陳毅,指示說:“看了關於精兵簡政的電報,使我們明瞭華中全情況,這是很好的。……但有一點須請你注意,即伴隨著極端殘酷鬥爭,根據地縮小,必然要到來,而且可能很快到來,這一點如不預先計及,將來必要吃大虧。在此情形下,不論華中華北,都不能維持過大軍隊,如願勉強維持,必難持久,一九三四年下半年中央蘇區的經驗我們不應忘記。……明年必是非常困難的一年,其困難程度為目前許多人所不能想象,高階領導機關必須預為計及。……華中情形雖略有不同,但總方向是相同的。此事請你預加考慮,到年底或明春作一通盤計劃,達到精簡目的為盼。”'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檔案選集》第13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424~425頁。'

1942年9月,華中局軍分會發出關於“精兵簡政”的通知,要求華中各根據地應以精簡為冬季工作的中心,分三期實施“精兵簡政”。

第一期為政治教育和動員。各地黨政軍自上而下地進行教育,使之瞭解中央“精兵簡政”政策的目的、意義;

第二期為調查研究與計劃佈置。發動地方黨政和部隊廣泛進行調查研究,討論各自的執行方案,訂出自己“精兵簡政”的具體計劃;

第三期為確定方案,總結與交換經驗及徹底完成精簡計劃。

通知還提出:“在精兵方面應注意在提高部隊質量與加強戰鬥實力的原則下,調整編制,縮減編並某些單位,充實連隊,規定戰鬥人員與直屬隊人員數目及比例(連隊六與一之比,直屬隊四與一之比),嚴格緊縮後方機關,減少人員馬匹,抽調一批有相當能力的地方幹部到地方軍及群眾中工作。在簡政方面應注意在緊縮行政機關,提高行政效率的原則下,裁減機關,合併單位,達到各級短小精幹適合敵後游擊戰爭環境,嚴格遵照政民脫離生產幹部及雜務人員不得超過居民百分之一的規定,減少大批雜務人員馬匹及伙食單位,……”'江蘇省財政廳、檔案館等編:《